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1年第12期
编号:12145084
一起由豆角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1日 《中国健康月刊·B版》 2011年第12期
     【摘要】目的 分析豆角引起的食物中毒的特点,为科学预防豆角中毒提供依据。方法 对一起典型的豆角引起的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卫生学、实验室检查等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5名就餐者均发病,患者中毒症状相似,病人呕吐物三份、剩余豆角炒肉皂素定性实验为阳性。结论 按照《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确认此次为一起误食未经彻底加热的豆角引起的食物中毒。

    【关键词】豆角 食物中毒 调查

    中图分类号:R15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417-01

    2010年7月10日,庄河市某服装厂25名工人因食用加热不彻底豆角发生食物中毒。根据流行病学和卫生学调查、病人共同进餐史、发病时间、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确定为因豆角未彻底加热烧熟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流行病学调查
, http://www.100md.com
    1.1 发病经过

    2010年7月10日17时30分,庄河市疾控中心接到庄河市中心医院报称, 庄河市某服装厂有二十几人因恶心、呕吐等到医院治疗,庄河市疾控中心立即到医院和该服装厂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经查该服装厂共有工人 27 人, 7月10日中午12时30分开餐,在该厂食堂就餐的 25人(其中男7人,女18人) 15时20分开始相继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此餐只有米饭、豆角炒肉、西红柿鸡蛋汤。因2名工人送货在外就餐者未发病。采集患者呕吐物五份。

    1.2 年龄和性别分布

    就餐25人全部发病,年龄最大65 岁,最小19 岁,无年龄特征;男性7人,女性 18 人,无性别差异。

    1.3 发病时间分布

    被调查的患者中最早发病患者7月10日15时20分开始发病,最短潜伏期2.7小时,最后发病患者7月10日16时50分,潜伏期4.2小时。
, 百拇医药
    1.4 临床表现

    发病25人临床症状相似,发病患者以恶心、呕吐为主,部分有头晕、腹痛、腹泻等,腹泻最多者 7-8 次。

    2 现场卫生学检查

    经查该服装厂食堂未取得卫生许可证,炊事员有健康证,操作间四壁为白砂灰墙,只有一个水池,煤灶且室内掏灰。经询问厨师证实,在加工豆角时加热确实不充分。现场采集午餐剩余的豆角炒肉一份。

    3 实验室检查

    病人呕吐物五份、剩余豆角炒肉一份进行细菌学常规检验和皂素实验,病人呕吐物和剩余豆角炒肉均未检出致病菌。病人呕吐物三份、剩余豆角炒肉皂素定性实验为阳性。

    4 讨论与分析

    4.1 诊断
, 百拇医药
    根据流行病学和卫生学调查、病人的共同进餐史、发病时间和症状、相似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结果,依据GB14938-94《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判定为食用豆角引起的皂素中毒[1]。病人经催吐、输液、抗炎等一般治疗,25 名患者于当晚11时10分基本痊愈。

    4.2 中毒原因分析

    本次中毒进餐者全部发病,因送货在外就餐者未发病。经调查炊事员,中午只有米饭、豆角炒肉、西红柿鸡蛋汤。豆角炒肉加工过程是从市场购豆角十五斤,分两锅全部炒完,先切肉切豆角,在锅内先炒肉后加入豆角,翻炒几次看豆角变色出锅,两锅混合即食用,豆角未彻底加热炒熟引起的皂素中毒。

    4.4 发病季节

    本次中毒的豆角,也叫四季豆、扁豆、芸豆、刀豆等,豆角中毒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发生于秋季。本次中毒发生在夏季,豆角中毒是由于加工方法不当,加热不彻底,毒素不能被破坏而引起。本次中毒也证实了这一点。

    5 预防措施

    加强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宣传力度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基本素质和食品卫生知识;加强卫生管理。通过此次事件的发生,充分说明豆角加工时必须彻底加热烧熟,破坏皂素,防止类似中毒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食物中毒诊断及技术处理总则》(GB14938-1994)., 百拇医药(苏岩松 姜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