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2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2143561
102例卡他性中耳炎的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1日 肖俊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 观察探讨卡他性中耳炎的临床诊治方法,总结其治疗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确诊为渗出性中耳炎的患者102例(102耳),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51耳),观察组在传统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耳内窥镜下鼓膜切开置管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痊愈31例(60.8%),有效18例(35.3%),无效2例(3.9%),总有效率96.1%;对照组痊愈28例(54.9%),有效12例(23.5%),无效11例(21.6%),总有效率78.4%,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治疗耳内窥镜下鼓膜切开置管治疗渗出性中耳炎疗效显著,明显优于传统的保守治疗,不良反应小,可靠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合理推广应用。

    【关键词】卡他性中耳炎 临床诊治 保守治疗

    中图分类号:R76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097-02

    卡他性中耳炎通常由于发生中耳局部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及相关的变态反应,引起中耳非化脓性疾病,其特征为传导性聋及鼓室积液,传统上一般采用保守治疗,但其疗效多不理想,一般以胶耳为最多见。此病多好发于冬春季,成人、儿童皆可发病。本文通过观察探讨卡他性中耳炎的临床诊治方法,总结其治疗效果及临床价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确诊为渗出性中耳炎的患者102例(102耳),男61例,女41例,年龄在7~71岁,平均年龄为45.5岁,其中左耳26例,右耳20例,双耳56例,其临床表现为耳闷胀感、听力下降、耳内闭塞感及耳痛等,按照病因可分为鼻腔鼻窦手术术后并发症3例,上呼吸道感染或感冒引起25例,鼻窦、鼻腔发生明显病变(鼻息肉、鼻窦炎及慢性鼻炎)74例,经检查可见鼓膜内陷89例,表现为紧张部变薄,显现出淡黄色样,锤骨柄在鼓室积液中和内陷的鼓膜上显现出洁白色;有鼓室积液93例,经鼓膜穿刺,将液体抽出,多呈现为金黄色粘稠液体,积液量在0.2~0.5ml,最大量有1.5 ml。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51耳),观察组在传统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纤维鼻内窥镜直视下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保守治疗,应用抗生素类药物控制感染,并以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进行抗炎及抗免疫反应治疗。

    1.2.2 观察组 在传统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耳内窥镜下鼓膜切开置管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并将头部偏向对策。在充分对外耳道皮肤进行消毒后,再讲耳内窥镜探入到患者的外耳道,调整患者的手术术野,以充分地暴露患者的鼓膜。医生一手持猪耳内窥镜,另一手用鼓膜切开刀进行手术。一般选择在鼓膜的前下部和鼓膜后下部,或者鼓膜的前上部做切口。手术刀刺入部位要距离鼓膜缘3mm左右。切口为弧形,长度约1~2mm。切口后,将中耳的积液完全洗净。再安装好硅胶通气管,将其插入到鼓室内,并调整好合适的位置。在确定引流通畅后,将抗生素滴入到患者的耳内,并用无菌棉球塞入外耳道。嘱患者保持手术耳的清洁,并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

    1.3 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鼓室负压及复咽鼓管功能障碍完全解除及恢复,上呼吸道的炎症完全消失,鼓管恢复吹张状态;有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鼓室负压及复咽鼓管功能障碍明显好转,上呼吸道的炎症基本消失,鼓管部分吹张状态;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无改善,鼓室负压及复咽鼓管功能障碍无变化甚至加重[1],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经卡方软件V1.61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痊愈31例(60.8%),有效18例(35.3%),无效2例(3.9%),总有效率96.1%;对照组痊愈28例(54.9%),有效12例(23.5%),无效11例(21.6%),总有效率78.4%,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疗效比较[n(%)]

    3 讨论

    渗出性中耳炎,又称分泌性中耳炎或卡他性中耳炎,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目前,临床上一般认为渗出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主要为免疫功能失调,而并非是以往认为的咽鼓管功能障碍,但研究表明咽鼓管功能障碍不是引起渗出性中耳炎的必要条件,但是导致延长中耳积液病理状态的重要前提。由于咽鼓管的病理变化以炎症为主,其处理方法需要检查鼻咽部、鼻窦、鼻腔的相关病变,除了常规采用滴鼻剂外,还应该针对性地对各种病变做出相应治疗,使咽鼓管炎症的起源解除[2]。此外,对于鼓室积液的处理是整个卡他性中耳炎治疗的重要方面,发生鼓室积液的患者主要是由于(1)虽经一定治疗后咽鼓管通畅改善,但处在内部的积液发生胶冻样或粘稠无法良好地自行排出,导致在鼓室内积留;(2)虽经一定治疗后咽鼓管粘膜仍处于肿胀不通,并且存留的积液会对咽鼓管粘膜及鼓室的炎症恢复发生障碍,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的刺激。因此,临床证明光采取单纯的咽鼓管吹张效果是不理想的,应该经鼓膜将其穿刺并切开,彻底排出积液。(3)鼓膜穿刺是负压抽吸,足见咽鼓管并不通畅,一般与发生胶冻样或粘稠积液物有关系,应在穿刺后注入空气并加压,保证鼓室内的积液能在压力下经咽鼓管排出。(4)在短时间内反复发生积液,或一次的积液量达2ml,就显示有乳突积液与鼓窦出现的可能性,并且通过鼓膜穿刺进行抽吸一般难以完全将鼓室内的积液抽吸干净,应在此基础上再利用加压耳镜进行耳道内加压,经穿刺将空气注入咽鼓管与鼓室,利于积液从咽鼓管里排出。(5)鼓室内建议注入糜蛋白酶或透明质酸酶进行加压冲洗,对积液进行稀化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95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