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2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2143378
不同静脉注射方法在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1日 马严菊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 通过系统比较PICC置管注射和留置针注射分别在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继而为临床护理实践出现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颅脑损伤患者应用静脉注射后出现静脉炎、渗漏、堵塞和疼痛等反应发生率高低和留置时间长短来客观判断不同注射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 与留置针注射术比较,PICC置管注射组患者发生静脉炎、渗漏,堵塞和疼痛等不良反应均明显减少,且留置时间也显著延长。结论 PICC置管注射不仅操作简单,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是一种有效的无痛静脉注射方法,尤其有利于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疾病康复,值得在脑外科护理实践中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静脉注射 PICC置管术 留置针注射 颅脑损伤

    中图分类号:R47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170-02

    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病情急、病程长,输入高浓度注射用尼莫地平、甘露醇等药物,对血管刺激性比较大,且甘露醇要求输液速度快。PICC置管可以有效保护血管,减少输液的并发症;而静脉留置针易穿刺,但保留时间短。本研究针对两种静脉注射方法在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效果进行全面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8年8月至2010年12月共计收集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120例,其中A组进行PICC置管的患者60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21例,最大年龄72岁,最小年龄18岁,平均年龄45岁。均采用贝朗公司生产的PICC导管,导管型号4FC,长度60 cm。B组60例患者,使用BD公司生产的静脉留置针(由VIALDN材料制成),其中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19 例,最大年龄74岁,最小年龄20岁,平均 47 岁。采用简单随机法将120例患者均匀分入A和B组中,两组性别和年龄均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

    1.2.1 两种静脉注射方法 A组选择贝朗公司生产的PICC静脉导管,术前向患者详细讲解置管目的和优缺点并要求患者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患者平卧位,血管选择上有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和股静脉,其中首选贵要静脉,理由是此静脉直、粗且静脉瓣较少[1]。穿刺侧手臂外展45°.,测量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然后下至第三肋间距离,严格消毒,戴无菌手套。铺洞巾用16号穿刺针30°进针,见回血后左手固定针头,右手取出针芯,左手放针套管,接PICC管芯至40 cm处达上腔静脉,退出导入导丝接肝素帽,透明贴膜固定,拍胸片确定导管位置;B组选择BD公司生产型号20-22G、VIALOW材料构成的静脉留置管针,宜选前臂粗直、弹性好的血管[2],消毒穿刺部位后松动套管,操作者手持留置针呈15°-30°角进行静脉穿刺。见回血后取出针芯1-2 cm至外套管内,在缓慢进针1-2 cm后拔出针芯,穿刺成功后透明贴膜固定。最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发生静脉炎、渗漏,堵塞、疼痛等不良反应以及管针留置时间长短。

    1.2.2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3.0软件,组间采取卡方检验或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与静脉留置针注射相比,PICC置管注射组患者发生静脉炎、渗漏,堵塞和疼痛等反应均明显减少(P<0.01),且留置时间也显著延长(P<0.01)。详见表1。

    表1 不同静脉注射方法后患者病情和留置时间比较

    注:A组为PICC置管术,B组为留置针注射。

    3 讨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行,意外交通事故日益增多,颅脑损伤患者发生率较前明显升高,因此,提高这类患者的静脉输液质量是当代脑外科护士的重要任务。此类患者脑水肿期颅内压高发,需紧急行降颅压处理。最新研究报道,经PICC置管后,使用高渗脱水药物甘露醇能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使脑组织脱水而降低颅压,且可以同时输入两至三种抢救药,这符合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紧急治疗需要[3,4]。然而,PICC置管术与静脉留置针注射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比较应用尚无研究报道。

    本研究结果表明,与静脉留置针注射方法比较,使用PICC置管组患者发生静脉炎、渗漏、堵塞和疼痛的比例均明显减少,而且留置时间延长至120天,这明显减轻这类患者痛苦,避免反复穿刺而有效保护患者血管,且显著减少静脉输液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PICC置管注射操作简单,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是一种有效和可靠的无痛静脉注射方法,且有利于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疾病康复,值得在脑外科护理中大力推广应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819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