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2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2143262
关于职业卫生管理与职业病预防措施的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1日 龚伟 任晓晖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职业卫生工作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飞速发展,职业病疾病谱系发生了变化,职业病防治日益法制化,我国职业卫生出现了很多新问题,这些都给职业卫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这些变化,在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同仁们商榷。

    【关键词】职业卫生管理现状 职业病预防

    中图分类号:R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63-01

    1 我国职业卫生现况

    建国以来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成绩巨大,广大职业卫生工作者为保护劳动者健康做出了很大贡献。但由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等原因,我国的职业病危害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控制,职业病防治工作形势严峻。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职业病危害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明显,职业病危害高度接触人群的数量和尘肺病、职业中毒、职业肿瘤等多项职业病发病率都居世界首位,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见表1),严重威胁着广大劳动者的生命与健康。

    表1 2005年—2009年职业病发病情况汇总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国每年“显性”职业病报告病例居高不下,一些“隐性”和潜在损害劳动者健康的现象更是大量存在。据有关方面粗略估算,我国每年因职业病、工伤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达100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约达2000亿元。随着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职业危害正在由城市向农村转移,由东部向西部转移,职业危害分布越来越广。全国从煤炭、冶金、化工、建筑等传统工业,到计算机、汽车制造、医药、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以及第三产业,都存在一定的职业病危害,职业病防治工作涉及30多个行业,有毒有害企业超过1600万家,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数超过2亿人。

    2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2.1 企业不重视。一些乡镇企业、个体经济企业生产力低下,设备简陋,缺乏必要的职业病防护措施,而且对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缺乏尘毒监测;管理混乱,制度不全;人员整体素质低,法制观念淡漠和愚昧无知等;个别企业无视劳动者健康权益,没有告知农民工职业危害因素和后果,职业病危害问题十分突出。

    2.2 在我国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的同时,一些具有风险性的产品由境外向境内转移,从城市和工业区向农村迅速转移,从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从大中型企业向中小型企业转移。职业病危害因素转移非常严重。

    2.3 职业卫生资源整体效率低,配置不平衡,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水平不高,检测的数据不能真实地反映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危害的实际情况。疾病信息监测系统不健全。

    2.4 由于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仍存在盲区,职业卫生标准及其配套能力不能满足执法的要求,地方经济保护等导致职业卫生执法力度不够强。

    2.5 职业卫生涉及多个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尚未充分建立。在一个部门内部,也往往有职能交叉,职业卫生决策、协调、指挥不够充分,部门之间缺乏协同机制,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

    2.6 职业卫生标准尚未与国际接轨。

    3 职业病防治措施探讨

    针对当前我国职业病危害的实际情况,应该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这些措施包括:

    3.1 建立完善的职业卫生保障机制。依法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卫生管理体制和信息决策机制,完善职业病工伤保险机制和稳定的、多渠道职业卫生投入机制,以市场机制合理配置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源。

    3.2 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调整对象,调节我国职业卫生标准体系;按照入世要求,通过等同采用国际标准尽可能使我国的职业卫生标准与国际接轨;进一步提高职业卫生标准的可操作性及其可应用性,建立适于我国职业病防治实际工作需要的职业卫生标准体系。

    3.3 将现有职业病防治信息网络重新整合,整体规划、进一步完善职业病监测体系;统一职业病、工作相关疾病统计口径,并与国际接轨及互认。建立系统的职业卫生信息与职业病防治评估体系,通过科学分析信息,加强职业中毒事故的预测、预警,及时、准确评估职业病防治效果,为职业病防治决策提供准确、科学的依据,全面提升急性职业中毒控制信息水平。 建立相关部门分工合作、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

    3.4 有针对性地开展以尘肺病防治、职业中毒检测检验、诊断、救治、控制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科学管理为中心的科学研究工作,力争突破束缚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颈口,提高我国的职业病防治水平。

    3.5 建设以国家中毒救治为中心,辐射各级地方的重大职业中毒救治体系,做好各种重大职业中毒的预防和应急救治工作。

    3.6 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作场所健康促进体系。通过工作场所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活动,提高用人单位遵法、守法的法律意识,切实履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法律责任;创造安全、舒适、健康的作业环境;发挥用人单位的积极性,推动用人单位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切实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普及职业卫生知识,加强劳动者的自我防范意识。

    3.7 进一步充分认识依靠职业卫生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领导,继续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制定和落实职业卫生政策措施,建立完善职业卫生发展的大环境。

    3.8 大力实施职业卫生管理人才培养计划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4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