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2年第1期
编号:12143118
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临床科研一体化技术平台系统概述(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1日 《中国健康月刊·B版》 2012年第1期
     【摘要】艾滋病临床科研一体化平台,即面向临床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科研应用需求,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将艾滋病的临床和科研相结合,构筑成一个新的艾滋病临床科学研究模式,进而推动艾滋病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艾滋病 中医药防治AIDS 临床科研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389-02

    1 艾滋病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慢性致死性传染病[1],其临床表现错综复杂,极易误诊,目前认为需要终身治疗[2],其传播速度快,病死率高,目前尚无有效的治愈方法,并成为人类主要的致死性传染病之一。

    HIV致病机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机体后初期主要表现为嗜巨噬细胞性,随着病程的进展病毒逐渐表现出嗜T淋巴细胞性,对B淋巴细胞骨髓细胞神经系统细胞也有一定破坏作用,由于免疫系统在HIV破坏下功能降低,以至全身性多脏器衰竭,患者极易感受各种条件性病原体的侵袭而发生机会性感染或肿瘤,最终导致病人死亡。
, 百拇医药
    2 中医药防治艾滋病

    根据艾滋病的发病过程与临床症状,大多数医家都将本病归属于中医的“瘟疫”、“疫病”、“伏气温病”、“虚劳”等范畴。外因主要是与感受疫毒之邪,损伤正气有关;而内因则主要是长期性紊乱和药瘾者导致的正气耗损,气血亏虚,日久则五脏倶虚,最终导致正不胜邪,它病丛生[4]。因此,中医药防治艾滋病本着辨证论治,治病求本的原则,主张采用中药复方制剂,或是单用中药来达到扶助正气,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进而控制机会性感染,减缓病情,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中医辩证施治方面,近数十年来许多医家对艾滋病的中医辩证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分别从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多角度进行了辨证施治[4],相继提出了各种针对本病各个阶段的临床分型。李国勤[5]将其分为四型。一是肺气阴两虚型;二是肺脾两虚型;三是心气阴两虚型;四是脾肾两虚型。吕维柏[6]认为艾滋病以虚证为主,虚实夹杂,以辨病和辨证相结合的原则分型,将艾滋病早期分为肺气阴两虚型;中期为脾虚或肺脾两虚型;晚期为肾阴不足型、以及高热神昏等热盛型。崔金才[7]把AIDS分为五型:一是热毒炽盛型;二是气血亏损型;三是气阴两伤型,;四是肝肾阴虚型;五是瘀血内阻型等。
, http://www.100md.com
    多角度、多思路的辩证施治对提高临床治疗艾滋病的疗效有着积极的意义。但由于缺乏大规模、统一的针对艾滋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没有将各位医家的临床诊疗信息及时收集,进行分析总结,造成目前辨证方法繁多,证候概念模糊,对于本病的辨证论治没有达成统一的共识,缺乏客观、统一的标准,给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临床研究带来了困难。

    3 临床科研一体化技术平台体系

    中医药在防治艾滋病方面的作用和疗效已得到当代医学的普遍关注和肯定,但既往的临床信息采集是小样本的、分散的,多受限于落后的分析方法,难以被科学、广泛地理解和承认,导致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得到的知识或规律往往缺乏可信度和代表性,不能满足科研的需求,故难以做到临床和科研的紧密结合。

    现今,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当代科技革命正在全球蓬勃兴起,医药事业也逐步推进信息化,引进信息技术和设备,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成果,加快信息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充分利用现有信息资源,满足临床疾病科研的需求。与此同时,以疾病信息登记为主体的临床研究已成为国外研究的热点,以数据为导向的中医个体诊疗科学研究模式[8]也逐步在国内兴起,但体现艾滋病中医诊疗特点的研究平台尚未建立。基于多中心、大样本海量数据的规律、知识发现与挖掘应该成为中医临床研究艾滋病的迫切需求。因而,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临床科研一体化技术平台应运而生。
, http://www.100md.com
    艾滋病临床科研一体化技术平台即艾滋病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平台,是指围绕中医药诊疗艾滋病的研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而建立起的服务于中医临床与科研需求的医疗业务平台、数据管理平台与临床研究平台[9],继而形成一个规范化的,行之有效的现代临床科研一体化的技术体系。

    该平台的目的是建立涵盖全国主要发病区域的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数据中心及其支撑技术。它结合中医药学临床诊疗的实践,通过对中医药诊治艾滋病临床数据的收集,全面、真实地记录临床医生诊治艾滋病的实际过程;通过小组访谈的形式来总结各个临床医生运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选方和用药规律;通过临床观察对艾滋病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用药情况进行长期跟踪。最后将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汇编整理,统一、规范地纳入数据中心,以便分析、总结出中医药疗治艾滋病的优势和特色,使临床诊疗数据更好地服务于科研应用,最终形成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理论体系,更科学地指导临床诊疗实践。

    相比较以往的以数据为导向的研究模式,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临床科研一体化平台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 百拇医药
    3.1 充分体现了中医的“辨证论治”思想。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等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艾滋病是由疫毒摧毁正气引发的全身病变,在长期的邪正抗争过程中,证型寒热虚实交互出现,错综复杂,传统的辩证方法难以概述本病的全过程,因而临床上多采用分期辨证论治的方法。该平台要求临床医生分别对各期的艾滋病患者进行规范的资料采集,将患者常见的临床特征及其变化角度及时纳入数据库,同时详细记录疾病过程中治法、选方、用药相应的变动,做到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同病异治”但又“随证论治”。

    3.2 采用了规范化的中医电子病历系统[10]。在现代医疗社会,结构化临床信息采集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但中医临床病历信息以四诊和处方为主,中医临床的术语使用灵活多变,不同的医生具有不同的语言描述习惯,因而中医病历结构化趋于困难。该平台在考虑到中医临床病历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制定了规范化的中医电子病历录入要求,对临床常用术语及概念进行了编译和筛选,在满足临床病历书写需求的情况下,大大减低了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临床信息采集的难度。
, http://www.100md.com
    3.3 构建了网络互联共享的海量数据库。在信息时代,科学数据成为战略资源,科学数据的共享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衡量标准,成为衡量信息化时代“国家科技素质”高低的标尺。但中医药科技信息利用程度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此,该平台目标将已建成的、分散于全国不同省市的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信息数据库联入互联网,力求避免“信息孤岛”现象;同时将已放置于互联网上的数据库通过网格技术,实现共享,以便提高中医药在防治艾滋病方面信息的传播速度,加快相关信息转换为知识的速度,促进中医药科研工作者对相关信息资源的利用,加速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传播及技术创新,加快中医药现代化[11]的进程。

    3.4 蕴含了丰富的中医临床经验和临床诊疗规律。祖国的传统中医学针对艾滋病各期病程中的伴随症状不乏经方,验方。在大批中青年医疗骨干不断涌现的今天,名老中医专家与中青年骨干之间的“脱节”则会严重影响传统中医的传承。对此,该平台详细记录了名老中医专家在疾病诊疗过程中方药的加减和变化,便于中青年医生从中领会名老中医的辨证、选方思路,使两者恰当地联系起来,使两者得到很好沟通,取长补短,互利互用,进一步指导临床的选方和用药,推动传统中医学说的发展。, 百拇医药(沈珍 王军文)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