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2年第1期
编号:12143565
弹拨天宗穴配合常规手法治疗神经根颈椎病60例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1日 《中国健康月刊·B版》 2012年第1期
     【摘要】目的 观察弹拨天宗穴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根据就诊先后顺序编号,采取随机数字表发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对照组(B组),每组各30例。A组在常规手法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弹拨天宗穴,令患者患侧肩臂出现酸胀感为度,轻重交替刺激,持续两分钟左右。B组以常规手法为主。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次总治疗时间约20分钟,10次1疗程,总共治疗2个疗程。根据疗效标准让受试者填写相关信息。结果 A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B组的总有效率为70.00% ,两组结果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显著。结论 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在传统手法的基础上配合弹拨天宗穴可以明显提高治愈率,效果优于传统手法。

    【关键词】天宗穴 神经根型颈椎病 推拿疗法

    中图分类号:R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094-02

    神经根型颈椎病[1]是指由于颈椎间盘、颈椎钩椎关节或关节突关节增生、肥大的骨刺向侧方突出,刺激或压迫相应水平的神经根,并出现一系列相应节段的神经根刺激或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其临床症状以颈肩背部疼痛、上肢及手指的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为主,目前临床上治疗多采用常规牵引、针刺及推拿配合治疗,但往往有效率高,而治愈率低。

    笔者从事颈肩腰腿痛临床治疗工作十余年,在临床中反复运用弹拨天宗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观察的60例患者,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2],病例来源于2010年6月至2011年3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伤科住院部及门诊。根据就诊先后顺序编号,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A组(治疗组)和B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表1为两组病例治疗前一般情况比较。A组30例,其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0岁,平均年龄46.57±10.00岁;病程最少6个月,最长24个月,平均病程14.53±6.95月。B组30例,其中男13例女17例, 年龄最小22岁,最大60岁,平均年龄48.47±8.46岁;病程最少4个月,最长24个月,平均病程13.27±5.30月。两组病人治疗前一般情况比较经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年龄:t=0.78,P>.05;病程:t=0.78,P>.05),提示两组条件齐同,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B组

    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其后,用指腹按揉风池、风府等穴一分钟,然后从风池起至颈根部,用力拿捏颈项部两旁软组织,随后用滚法放松患者颈肩部、上背部及上肢的肌肉。

    做颈项部拔伸法,医者两前臂尺侧端防御患者两侧肩部并向下用力,双手拇指端顶按在风池穴上方,其余四指及手掌托住患者下颌部。嘱患者身体下沉,医者双手向上用力,前臂与手同时反向用力,将颈部椎体前开,边牵引边使头颈部前屈、后身及左右旋转,随后嘱患者放松,头略前倾,医者一手扶其头后部,另一手托其下颌部,两手协同动作,使颈椎旋转至有阻力时,随即作一有控制、幅度稍大的快速扳动。当听到咔哒声音时,随之放松手,左右各一次,然后弹拨患者腋下臂丛神经分支,使患者手指有窜麻感为度,最后牵抖患侧上肢2-3次,并拍打肩背部及上肢。

    1.2.2 A组

    在B组手法基础上,采取弹拨天宗穴手法。拇指缓缓按压患侧天宗穴,轻重以压到肩胛骨面为度,与冈下肌走行方向垂直或成角度进行弹拨操作,令患者肩臂出现酸胀或麻木的感觉为度,持续轻重交替刺激,弹拨两分钟左右。

    1.2.3 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次总治疗时间约20分钟,10次1疗程,总共治疗2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评定。治愈:原有病症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好转:原有症状和体征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无效:原有症状无变化或改善。

    1.4 统计方法 所有实验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处理。

    2 结果

    表2为两组病例临床综合疗效评定情况。A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B组的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结果经X2检验差异显著(X2=5.45,P<0.05),提示A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B组。

    表2 两组总体疗效比较

    3 讨论

    天宗穴(SI11)属手太阳小肠经在肩背穴的经穴[3]。出自《甲乙经》:“在秉风后大骨下陷者中。”本穴为临床常用穴,单用或配合它穴应用均可。穴名释义:“天”,指上部;“宗”,指“本”,含中心之意。穴在肩胛冈中点下窝正中,故名。有人认为:“天”,穴内气血运行的部位为天部也。“宗”,祖庙,宗仰、朝见之意,为老、为尊、为长也,为气之源头。该穴名意指小肠经气血由此气化上行于天。该穴的解剖结构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冈下肌。浅层有第四胸神经后支的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布有肩胛上神经的分支和旋肩胛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中医学认为人体经络内属脏腑,外络皮肉筋骨,将人体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反应病候、传注病邪的途径。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因天宗穴位于手太阳小肠经上,所以通过天宗穴可治疗颈椎病。故《甲乙经》谓“肩重,肘臂痛不可举,天宗主之。”杨继洲《针灸大成》亦记载“主肩臂酸、痛,肘外后痛,颊颌肿。”

    因天宗穴位于岗下窝中,即岗下窝压痛点处(岗下肌起点)。岗下肌由肩胛上神经支配,属C4~6神经[4]。由于颈椎存在生理性前突,其下部为比较固定的胸椎,故颈椎C4~5,C5~6为最易劳损的部位。因此,颈椎病C4~6神经根常受骨性压迫和刺激,引起神经、肌肉功能失调,C4~6神经后支支配的岗下肌、菱形肌等肌肉组织产生营养不良,局部产物中含大量的致痛物质。这些局部反应,通过中枢或交感神经的反射作用使肌肉紧张。因此天宗穴及其周边组织通过触摸、按压有十分强烈的压痛感,有的甚至可以触及皮下硬节或条索状结节,且疼痛程度往往与病情呈正比。由于局部循环缓慢,不通则痛,使区域痛阈降低,从而形成“反应点”,又称“阿是穴”。通过弹拨天宗穴,能够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有效地消除结节,消散局部的无菌性炎症。通过神经的反馈作用。从而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良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4:201-203.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297.

    [3]李万瑶,崔嵩生,曹喜俊.天宗穴的功效[J].蜜蜂杂志,2008,(8):33-34.

    [4]李晓昊,沈鹰,徐木创,等.天宗穴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5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9,16(9):406-407., 百拇医药(熊暑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