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2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189110
心理护理在骨科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3月1日 孙娟
第1页

    参见附件(4141KB,3页)。

     【摘要】目的 对心理护理在骨科患者中的应用进行探析。方法 通过对90例骨科患者治疗期间的心理调查分析,发现患者治疗期间各阶段的情绪变动状况。结果 治疗期间的不同时期,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动很大,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心理护理。结论 医护人员要根据骨科患者的不同病情、不同的心理状态(焦虑、悲观、绝望等等)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策略。

    【关键词】心理护理 骨科患者 悲观绝望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247-02

    骨科患者与一般住院患者不同,他们当中大部分患者是由人为伤害、自然灾害、交通事故、工伤以及其他意外事故所致,其发生具有很强的突然性,再加骨折后患者肢体活动受限,治疗过程漫长,无形中给患者增加了沉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们变得紧张、焦虑、恐惧、抑郁、暴躁,这对于患者的治疗非常不利。为此,本文将通过对骨科患者心理的调查分析,总结出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并且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去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其乐观信念,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9月期间住院的创伤骨科患者90例。其中男64例,女16例。年龄在8~72岁。下肢骨折29例,上肢骨折28例,躯干骨折33例(骨盆骨折7例,锁骨骨折4例,肋骨骨折16例;合并多处骨折6例)。

    1.2 方法

    将骨科患者分为治疗初期、治疗中期和治疗后期三个阶段,对每个阶段的患者进行心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积极乐观、紧张恐惧、焦虑、依赖、悲观、绝望六个方面,对为六个方面患者可以进行多选。

    2 结果

    表1 骨科患者不同时期心理状态统计

    通过表1的结果统计发现,不同时期的病人心理有着不同的变化,治疗初期大部分病人都具有恐惧心理,但是随着治疗的深入,病人的恐惧心理逐渐消除,对于治疗效果较好的患者开始变的乐观,而更多的患者则转变为焦虑、依赖、悲观和绝望。

    有相关研究表明,患者的情绪与患者身体疼痛感以及身体的康复程度成正相关特性。在治疗过程中骨科患者出现的焦虑、悲观以及绝望情绪不仅会加重自身的疼痛感,而且由于心理的变动,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所以,医护人员除了在使用正确的药物之外,还要注重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时发现他们的情绪变动,培养患者积极乐观心态。

    3 讨论

    心理护理不仅对于骨科患者建立一个良好的心态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患者疼痛感的减缓、治疗的效果具有很好的疗效,为此,在骨科患者治疗过程中,要及时观察患者的情绪,针对患者出现的心理反应,及时给予积极的指导,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3.1 对待患者紧张恐惧的护理

    护士应主动热情地向患者介绍病情,治疗方法及康复过程,构建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营造人文关怀工作氛围。医护人员的态度,可以极大的影响患者的心情。语言不仅是人们交际工具,而且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通过温馨的语言,端庄的举止,亲切的问候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给患者以心理支持,使患者感到真诚与温暖,有一种安全感和被信任感,因而他们能对护理人员真心交流,倾泻情感,暴露自己。护士要转变以往“疼痛只有在患者无法忍受时才需处理”的观念。护士应想其所想,痛其所痛,对他们给予“亲人”般的关爱,及时采取止痛措施。治疗时,操作熟练,不增加患者的痛苦,遇到急诊患者时,护士要沉着、冷静、工作有条不紊、忙而不乱,以免因惊慌而增加患者的恐惧心理。对待需手术的患者,要恰当的给予解释手术的必要性,例举成功病历,使患者对治疗有信心。将抢救患者与一般患者隔开,以减少精神刺激,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

    3.2 对焦虑患者的护理

    遇到有焦虑情绪的患者,护士应了解其焦虑的原因,对患者耐心做好解释和劝慰工作。患者情绪激动、发脾气时要理解患者,待患者情绪稳定后再劝导,劝导时护士要保持稳定情绪,过度焦虑会破坏心理平衡,影响治疗效果。人在焦虑时交感神经激活,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快,肌肉中供血增加,当焦虑水平下降时,心理和生理指标回到平衡状态,所以使用放松疗法能大大减轻患者的焦虑。

    3.3 对悲观绝望患者的护理

    护士应经常接近患者和患者交谈,开导患者,例举已治愈、好转及肢体功能恢复好的典型病例来说服患者,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指导和协助患者进行患肢的功能锻炼。人的心理和生理,精神和躯体是彼些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从神经生理学的角度分析,音乐直接作用于下丘脑和边缘系统等,大脑主管情绪的中枢,对人的情绪进行调节,可使脑垂体释放脑啡肽,达到止痛,减轻焦虑的效果,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音乐作为自然的旋律,很容易进入人的心灵深处,调节心理活动,稳定情绪,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是一种身心并调的手段,能够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轻患者的焦虑状况,减少肌肉紧张,缓解躯体的应激反应,解除心理扭曲和紧张。护士需掌握音乐治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态度需温和,不可显露厌烦情绪,尽可能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刺激。清代医学家吴尚先曾说:“七情治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也。”听音乐可以优化患者的心理状态,激发了情感效应,调节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平衡,增强了免疫系统的功能,达到了消除焦虑、抑郁、恐惧,增加松弛的效果,人体各生理也由于音乐韵律而归于平衡和和谐。护士应选择旋律优美,欢快活泼,节奏明快的解闷乐曲,还可以让患者欣赏电视节目,了解世事、国事、天下事。护士应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尤其是鼓励家属以积极的心态给予患者精心而适度的照顾,可使患者以坚强的意志来增强自身耐受力,减轻不良情绪。对伤残严重的患者,要多关心,多安慰,还要在生活上关心他们,鼓励他们勇于面对现实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141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