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2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189174
“T”型宫内节育器异位其他脏器预防和处理
http://www.100md.com 2012年3月1日 张玲 陈冬梅
第1页

    参见附件(1288KB,1页)。

     “T” 型宫内节育器的放置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只要掌握操作常规,一般不会发生异位。根据异位部位不同对其处理也不同,现就我站自2008年-2010年两年内,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下乡期间,发现“T”型宫内节育器异位其他脏器6例(通过“B”超发现6例宫内节育器在放置一年内,行“B”超检查时,宫内未见节育器显像之后均在“X”线及膀胱镜下证实节育器异位膀胱内一例,异位腹腔5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站自2008年-2010年两年内,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下乡期间,发现“T”型宫内节育器异位其他脏器6例,年龄最大的35岁,最小的23岁。其中5例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医师为无计划生育上岗证人员。

    1.2 上环时间、异位部位、损伤程度、自觉症状及处理方法,见表1.

    表1 6例“T”型宫内节育器异位于其它脏器损伤及处理情况

    2 讨论

    2.1 宫内节育器异位于其它脏器的预防: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及做好处理异常情况的准备,熟练掌握女性盆腔解剖结构,是做好妇科手术的关键。在放置宫内节育器,尤其哺乳期放置“T”型宫内节育器时,一定要询问清楚病史。此时放置技术要求比较高。术前要做好妇科检查,了解子宫位置、大小、软硬度。放置时一定要依子宫方向及子宫腔深度,严格按照节育手术操作常规操作。由于“T”型宫内节育器的两臂比较锐利,再加上哺乳期的子宫比较软,就容易发生子宫穿孔。6例“T”型宫内节育器异位中,4例为异位腹腔,均为产后2~5个月放置,又为非专业无上岗证医师所放置。是不熟悉女性盆腔解剖结构,操作不规范造成节育环异位腹腔。1例为异位于膀胱,虽不是哺乳期所放置,也纯属于不熟悉女性盆腔解剖结构而 造成的。

    2.2 宫内节育器异位于其它脏器的原因:(1)术中子宫位置检查错误,易从子宫峡部穿孔;子宫大小检查错误,易于子宫角部发生穿孔。(2)哺乳期子宫薄而软,术中易穿孔。穿孔后节育器放入子宫外。

    2.3 宫内节育器异位于其它脏器的诊断:(1)术中器械进入宫腔突然出现“无底”感觉,或其深度明显超过检查时子宫大小,即可诊断为子宫穿孔。应立即停止手术,将环取出,给予宫缩素和抗菌素。(2)B超提示宫内无节育器声像图显示。(3)膀胱镜或腹腔镜检查。

    2.4 宫内节育器异位于其它脏器的处理:应采取早期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确诊节育器异位后,应根据其所在部位,经腹(包括腹腔镜)或膀胱镜或经阴道将节育器取出。如病程较长,出现并发症有感染,应控制感染后选择时机处理。术后给抗生素治疗。本文6例宫内节育器异位患者,术后恢复较好,1例开腹取环,1年后怀孕,并且产后6个月上环,随访半年环位正常。

    2.5 放置宫内节育器的注意事项:(1)首先要双合诊复查子宫大小、位置和附件情况,用子宫探针顺子宫屈向探测宫腔深度,否则造成方向相反,致使子宫穿孔。(2)再次,如果放置困难时,可以在超声介入下放置,不宜强行放置,或改为下一个月经周期经后再放置。(3)严格无菌操作,在放置节育器的过程中,避免进入宫腔的器械和节育器等与阴道壁接触。(4)遇宫颈较紧或使用需要扩张宫口的节育器时,均须扩张宫口,不能勉强行事。(5)操作轻柔,以防治心脑综合反应。对高危的妇女更宜小心,以防子宫损伤。(6)放置时如感到节育器未放至宫腔底部时,应取出重放。(7)放置环形节育器时,放环叉应避开环的接头。(8)手术过程中,如遇多量出血、器械落空感、宫腔深度异常、手术者突感下腹疼痛等,应立即停止操作,进一步检查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3 经验和教训

    3.1 加强计划生育管理,持证上岗。

    3.2 哺乳期妇女如自愿要求上环可以选用其他类型的宫内节育器如:元宫环、咖吗环、吉妮环(无支架)等。

    3.3 哺乳期妇女也可以采取其他避孕方法避孕,如避孕套、长效避孕针(3个月的“狄波普维拉”针)等等。做到避孕知情选择。

    3.4 上环后应定期随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减少不应该发生的损伤。

    3.5 术后要注意观察有无腹痛、阴道流血及其他异常情况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88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