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2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188895
探讨中医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疗效
http://www.100md.com 2012年3月1日 丁晖
第1页

    参见附件(4006KB,3页)。

     【摘要】目的 探讨骨伤专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疗。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20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梳理。结果 治疗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总有效率94.61%,近期疗效优良率达85.29%。结论 中医药疗法对临床实践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R2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3-079-02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herniation,LDH)是由于腰椎退行性改变或外力作用引起腰椎间盘内外压力平衡失调所致腰椎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从而压迫腰椎管内神经根、血管、脊髓或马尾神经所致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其相当于中医“腰痛病”范畴,是骨伤科临床常见、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并造成相当巨大的社会劳动力损失。本文对我院骨伤专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临床诊疗方案进行梳理,并报道了采用该诊疗方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4例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0月至2011年7月我院应用中医临床诊疗方案治疗腰椎间盘住院患者共204例,男93例,女11l例;年龄22-65岁,平均39.9岁;病程3天~1年,平均4.1个月;全部符合中医、西医双重诊断标准,并均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Imaging,MRI)或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按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8-94):①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② 常发生于青壮年;③ 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④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⑤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⑥X线摄片检查显示: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问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 治疗方法

    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病理阶段分为3期7型。发作期:一般指发病1~2周内,通常有外伤史或明显的诱因,疼痛剧烈,卧床休息不能缓解,肌肉痉挛、活动受限明显。包括血瘀症、寒湿症、湿热症3种症型。缓解期:一般指发病2周~3个月,疼痛程度减轻,但还存在下肢放射痛或麻木、活动障碍等症状。包括气滞血瘀、风寒湿痹、湿热痹阻、肝肾亏虚4型。康复期:腰腿痛症状基本消失,行走自如,仍遗留有腰部胀痛或小腿皮肤感觉减退等症状,于活动后出现,卧床休息可缓解。以肝肾亏虚为基本症型。

    2.1 发作期 本期以表实症候为主,治疗应“急则治其标”,辨症应用外治法,缓解患者疼痛。血瘀症者用跌打散(本院院内制剂,由红花、乳香、血竭、生南星、冰片等组成)水、蜜共调成膏外敷,每日1次,每次8h;并采用院内协定方“行血外洗剂”(宽筋藤、大钻、半枫荷、满山香、鸡血藤、九龙藤、鸟不落各50g)加祛瘀消肿精(院内制剂)包煎热熨。寒湿症者用大膏药(本院院内制剂,生半夏、生草乌、独活、花椒等)烊化贴敷,中药热熨,还可加用平衡火罐疗法。湿热症者用双柏散(本院院内制剂,大黄、侧柏叶等)调膏外敷,每日1次,每次8h。重症者用小针刀治疗,以诱发下肢放射痛症状的压痛点以及指下感觉厚实、饱满,有条索状结节的部位为治疗靶点;或腹针疗法,主穴取关元、气海、水分。

    2.2 缓解期 本期临床表现为虚实夹杂症候,治宜“缓则治其本”,以扶正除邪为法。本期治疗方案以脊柱微调手法和小针刀疗法为主要治疗方法,分型辨症内服中药。

    2.2.1 脊柱微调手法 采用静态触诊、动态触诊、松筋理筋、微调整脊、功能调整五步手法。①静态触诊:在静止状态下,触摸棘突、小关节、横突、髂腰韧带、梨状肌等部位,查找压痛点、筋结。②运动触诊:在三维六个自由度运动方向上,对腰椎的棘突、小关节区、横突逐一触摸,查找异常运动节段。③松筋理筋:患者俯卧位,沿督脉、膀胱经、夹脊穴行轻柔的点、按、揉等手法,以加速气血循行;再在骶棘肌、腰三横突、髂腰韧带、臀大肌、臀中肌、梨状肌及下肢后侧肌群用拿、攘、弹拨、肘推等手法以松解筋结。④微调整脊:运用屈曲位掌根按压法、定点斜扳法或旋转提拉法针对运动触诊中查找到的异常运动节段逐一进行调整,以恢复脊柱生物力学结构,重建动态平衡,消除患病节段的异常应力刺激,从而减轻神经根炎症和水肿,缓解症状。手法过程应在脊柱生理运动范围内完成,不强求弹响,以患者症状缓解、功能改善为度。⑤功能调整:用抖腰法、直腿抬高法、下肢拔伸法、拍法、擦法等松动肢节,调整椎管内环境,促进气血循行。

    2.2.2 小针刀疗法定点 通过仔细触诊,查找诱发下肢放射痛症状的压痛点以及指下感觉厚实、饱满,有条索状结节的部位,作为治疗靶点。通常在患侧小关节区、腰三横突、髂腰韧带、臀上皮神经出口区或梨状肌等处。操作手法:针刀刀口与人体纵轴平行刺入皮肤,刀尖抵达治疗部位时手下有厚韧感和阻力感,先纵行切开,再横向剥离,手下感觉松动或剥离至骨面光滑无阻力即出针。

    2.3 康复期 本期多表现为虚症症候,以肝肾亏虚为基本症型,治宜“复元固本”。主要采用埋线疗法、指导功能锻炼等。埋线疗法主穴取肾俞、夹脊、委中,每月1次。指导患者进行五点式、飞燕式功能锻炼。

    3 结果

    3.2.1 近期疗效 2009年10月至2011年7月我科应用该诊疗方案治疗的住院患者共204例,ODI指数值从治疗前的平均29.55±6.12分下降至9.61±3.50分(表1),治疗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按上述疗效标准评价,总有效率94.61%,近期疗效优良率达85.29%(表2)。

    3.2.2 单症状缓解117例患者应用了小针刀治疗,对单次治疗后疼痛缓解的即时有效率进行评价,24h内疼痛缓解率100%,视觉模拟疼痛指数(VAS)从治疗前的平均7.29±2.33分下降至2.71±0.96分(表1),治疗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4 讨论

    开展外治疗法适应症和技术规范的研究 外治疗法是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方法,然而对其适应症的相关研究却相当匮乏,以致难以形成技术规范,临床应用上带有较大的盲目性,这是制约外治疗法疗效提高的瓶颈。当然适应症的研究也受制于外治疗法长期缺少有确切指导意义的辨症体系。辨症不清,治何能明?因此笔者认为,对中医外治疗法适应症的研究不能脱离中医学“辨症论治”基本理论,应首先从对症实质的研究入手,不仅要用中医学的“整体观”来进行宏观思考,也要借鉴西医学“还原论”的研究方法,借助现代病理解剖学、生物力学、影像学等研究成果,从微观角度去探索疾病内外联系的关键,建立适合于外治疗法的辨症体系和方法。如我科在应用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发现,只要在能复制或加重患者神经根性疼痛症状的压敏反应点上进行治疗,其有效率可达100%。这一现象带给笔者的启发是,这些“反应点”也许是非特异性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006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