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2年第4期
编号:12221734
肠内营养在胃癌中的应用(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4月1日 《中国健康月刊.B版》 2012年第4期
     12 心理护理

    12.1 行肠内营养前,应提前告知病人及家属,使其有一定的心理预备。

    12.2 向病人讲明拟采用的置管途径,应用肠内营养制剂的种类、灌注方法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

    12.3 向病人及家属介绍肠内营养的优点及对治疗原发病的益处,介绍营养对于小肠的运动和吸收功能最早恢复。提供EN支持增加热量和蛋白质的摄入,减少体重的丢失,纠正负氮平衡改善营养状况,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重要性。必要时介绍成功典型病例,以增强病人的信心。

    12.4 在应用过程中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提高病人安全感。

    12.5 对长期应用者,可介绍具体用法,让家属自行实施。

    许多病人对肠内营养有畏惧心理,尤其是经鼻插管的不适感,使病人不易接受,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另外,有的病人对肠内营养的效果持怀疑态度。这些不正常的心理因素对安全、有效的实行肠内营养十分不利。即使病人勉强接受了治疗,一旦施行过程中稍有不顺利或出现轻度的并发症,将导致病人极度不配合,甚至拒绝应用。因此,做好肠内营养病人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

    13 讨论

    传统观念认为只有胃肠功能恢复正常后,才可对病人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既往这些病人无营养支持或依靠胃肠外营养,但胃肠外营养有许多并发症。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具有符合生理状态,有利于胃肠道结构和功能的恢复。病人术后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肠内营养是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它符合生理,有助于肠道黏膜的屏障功能,防止肠道细菌移位,是肠外营养不可替代的。

    术前应用:(1)增加手术的耐受力;(2)降低手术的风险;(3)改善营养状况。术后应用:(1)加速胃肠功能的恢复;(2)减少术后并发症;(3)降低二重感染。

    14 体会

    肠内营养的护理,腹部手术后数小时就有肠蠕动,术后胃肠道麻痹仅局限于胃和结肠,术后6~12h小肠就有消化、吸收功能。胃癌术后病人早期施行肠内营养具有重要意义:(1)促进肠蠕动,有利于胃肠道功能的早期恢复;(2)维持肠黏膜屏障的功能,减少细菌移位的发生;(3)改善术后的营养状况和患者的免疫功能。比较而言,肠内营养比肠外营养,安全、经济,对护理和设备要求低,并发症少。笔者应用留置鼻肠管对胃癌患者术后进行早期营养支持,满足了患者营养需求。同时应注重观察输注过程中患者的反应,如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及时进行处理,并注重检测患者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状况改变。我科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进行肠内营养的支持,在导管留置期间患者均耐受良好,无不适及并发症,肠内营养实施顺利,无导管脱出、阻塞及返流、呕吐、腹胀、腹泻、发热等现象出现。, 百拇医药(朱海华 潘凤旭)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