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A版》 > 2010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2031338
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方法的改进
http://www.100md.com 2010年6月1日 姚银花 王晓燕 刘明和
第1页

    参见附件(1662KB,2页)。

     [摘要]目的观察气管切开但不需机械通气患者应用两种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气管切开术后不需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观察组采用氧气经加温加湿后经气管切开面罩持续吸入气道湿化法,对照组采用间断气管内滴入湿化液气道湿化法,比较两组痰液粘稠度、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痰液粘稠度、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氧气经加温加湿后经气管切开面罩持续吸入气道湿化法效果优于间断气管内滴入湿化液气道湿化法。

    [关键词]气管切开;气道湿化;加温加湿;气管切开面罩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562.1 [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正常人体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有加温、湿化和净化的功能,当外界冷空气经上呼吸道后,温度可接近体温,抵达咽部的气体,相对湿度可达80%[1]。但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后上呼吸道正常的湿化、加温、过滤及咳嗽功能消失,防御功能减弱,如果对人工气道湿化不够,将在人工气道形成痰痂引起气道阻塞,对肺功能将造成一定的损害,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因此,采用一种有效的气道湿化方法,可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的发生。本科从2009年3月至2010年4月对50例气管切开但不需机械通气的患者采用氧气经加温加湿后经气管切开面罩吸入气道湿化法,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5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男 18例,女 7 例,年龄 24 —92 岁,平均58岁。对照组男 15 例,女 10 例,年龄 22—86 岁,平均54 岁 。两组年龄、性别、病情、治疗方法上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采用内蒙古英华融泰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的一次性使用雾化器中的氧气连接管和气管切开面罩,美国PB760呼吸机配置的加温加湿器和呼吸机螺纹管,文丘里面罩内的氧浓度调节阀。

    1.2.1观察组采用氧气经加温加湿后经气管切开面罩持续吸入气道湿化法:将氧气连接管一端接吸氧装置,另一端连接文丘里面罩内的氧浓度调节阀(根据病人需要选择相应的氧浓度调节阀),再与加温加湿器入口端连接,加温加湿器内加蒸馏水(根据病人痰液粘稠度调节加热温度),加温加湿器出口端连接呼吸机螺纹管,螺纹管另一端接气管切开面罩罩在气管导管口,给予持续氧气吸入气道湿化。简单示意图:氧气→氧气连接管→文丘里面罩内的氧浓度调节阀→加温加湿器→呼吸机螺纹管→气管切开面罩→病人

    1.2.2对照组采用间断气管内滴入湿化液气道湿化法: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0.9%生理盐水3—5ml后去掉针头向气管内滴入,1—2小时1次,吸痰前滴入3—5ml,并根据痰液粘稠度增减湿化液的量与次数。

    1.2.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病人在不同气道湿化方法下气道湿化的效果,同时注意观察病人气道湿化过程中痰液粘稠度、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的情况。

    1.2.4统计学分析本组病例组别例数据全部应用ⅹ2检验。

    2 结果

    2.1气管切开气道湿化效果评价评价湿化效果主要根据姜超美[2]的痰液粘稠度分度。Ⅰ度(稀液):痰如米汤或白色泡沫样,能轻易咳出,吸痰后玻璃接管内无痰液滞留。Ⅱ度(中度粘痰):痰的外观较Ⅰ度粘稠,需用力才能咳出,吸痰后有少量痰液在玻璃接管内壁滞留,但易被水冲洗干净。Ⅲ度(重度粘稠):痰的外观明显粘稠,常呈黄色并伴有血痂,不易咳出,吸痰时吸痰管因负压过大而塌陷,玻璃接管内壁上滞留大量痰液且不宜用水冲洗干净。两组病人中,以观察组病人湿化效果较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值见表1.

    2.2气管切开后湿化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对比观察组在对病人的气道湿化过程中,对气道刺激性小,刺激性咳嗽发生少,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根据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5),具体结果见表2.

    P<0.05

    3 讨论

    气管切开后患者吸入气体的湿化是保证气道黏膜纤毛运动正常的重要条件[3]。湿化的原则是尽量使湿化效果接近生理湿化的过程。陈淑琴等[4]总结了近几年国外有关这方面的经验,从中发现在很大程度上,气管内滴入生理盐水不但没有发挥有利的作用,反而带来不少负面影响,如引起氧饱和度下降,不能与分泌物混合,使痰液纵深转移进入肺内或频繁进入气道,吸痰和滴注将大量细菌带入气道而增加了感染机会等。刘英玲等[5]建议将氧气通过加温、蒸馏水湿化,保持管口气雾温度在32—36℃,达到湿化气道、稀释痰液和加速呼吸道纤毛运动的目的,利于患者自行咳出痰液。李振秀等[6]也在就常温和加温(35—38℃)湿化液对108例喉部手术气管切开患者进行呼吸道湿化护理进行比较,表明加温气道湿化法明显优于常温湿化,湿化液温度(35—38℃)与体温接近,对下呼吸道黏膜刺激小,咳嗽减轻,湿化液也能到达较深气道,减少吸痰次数,减轻吸痰所致的低氧血症程度并缩短吸痰时间,降低气道黏膜损伤,使肺部感染率下降。从本次研究结果也可以看出,应用氧气经加温加湿后经气管切开面罩吸入气道湿化法更符合生理特点,使气道处于近似生理湿化状态,能充分改善呼吸道环境,病人舒适性更强,湿化效果明显优于间断气道内滴入法,同时此方法减少对气道的刺激,避免刺激性咳嗽,可明显减少肺部感染发生率以及提高肺部感染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朱蕾,钮善福,主编.机械通气[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

    [2] 姜超美,白淑玲.人工气道后痰液粘稠度的判别方法及临床意义[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662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