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A版》 > 2010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2014788
突发性耳聋83例焦虑抑郁状态调查与护理干预(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1月1日
第1页

    参见附件(3777KB,3页)。

     2.2 性别与焦虑抑郁状态的关系

    男性组抑郁指数高于女性组(t=2.12,P<0.05);女性组焦虑指数高于男性组(t=1.96,P<0.05)。见表2。

    表2不同性别组抑郁、焦虑自评量表指数的比较(X±S)

    2.3 听力损失程度与焦虑抑郁状态的关系

    重度组抑郁和焦虑指数均明显高于其他组(t=4.66,P<0.01) ;轻度和中度组间焦虑和抑郁指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见表3。

    表3不同听力损失程度组抑郁、焦虑自评量表指数的比较(X±S)

    2.4 不同学历与焦虑抑郁状态的关系

    大学以上组焦虑和抑郁指数均高于其他学历组(t=2.24,P<0.05) ;其他学历组间焦虑和抑郁指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见表4。

    2.5不同费别与焦虑抑郁状态的关系

    自费组抑郁指数高于公费组(t=2.31,P<0.05) ;二组间焦虑指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见表5。

    表5不同费别历组抑郁、焦虑自评量表指数的比较(X±S)

    2.6 疗效

    本组83例突聋患者,经药物及高压氧常规治疗,同时对其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后,出院之前复查电测听,18例痊愈,23例显效,27例有效,15例无效。痊愈率21.7%,好转率27.7%,有效率32.5%,无效率18.1%。较本科2002~2005年未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61例突发性耳聋住院患者,痊愈率、好转率和有效率提高了8.2%。

    3 护理干预措施

    3.1 认知心理干预 现代情绪心理学及认知理论认为[4],认知过程是影响情绪的主要因素,决定情绪和行为的产生,人的情绪化是由认知评价引起的,异常的认知产生异常的情绪反应(抑郁、焦虑),即认知歪曲是原发的,情绪障碍是继发的。护理人员应指导突发性耳聋患者改变认知方式,用辨证的方法看待问题,凡事不要只看到消极方面,还应看到积极的方面,多与病人交谈,采用积极的支持性心理疏导,矫正病人的错误认知,使其对自身疾病有一个正确认识,学会应对不良事件及自我干预负性情绪的方法与技巧,消除疑问与恐惧。

    3.2认知行为干预 认知行为干预是指通过行为训练与学习来影响人的生理、心理及认知的改变,抑制、替代或去掉不良行为,强化健康行为[5]。护理人员应指导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放松训练、静坐冥想、深呼吸法等,使病人情绪放松。采用组织团体讲座、集体交流等形式,以消除孤独感,建立社会支持。指导患者的家人理解和宽慰病人,帮助病人改变不良行为习惯。

    3.3 建立有效的沟通对于单侧耳聋的患者,与患者交谈时,尽量靠近患者听力好的那侧说话。对于双侧耳聋患者,适当提高音量对话,但要注意言语及态度。还可运用非语言沟通技巧,如采用书写文字、绘画图形、简单手语、面部表情、姿态等传达信息。随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思想变化,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生活上给予照顾,让患者得到关怀,消除患者的孤独、苦闷心理。

    3.4健康知识宣教详细讲解突聋发病原因、表现、治疗方法及效果等,向患者解释产生焦虑、紧张等是机体正常反应,但持续存在将影响治疗效果,平常的心态、稳定的情绪对突发性耳聋治愈是很重要的,让患者了解疾病相关知识,自己调整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3.5心理护理因人而异本组83例的调查发现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费别、不同病情程度的病人,其焦虑、抑郁程度不同,故要从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做心理疏导工作,对患者应主动关心,了解病情,认真操作,细心护理。对于敏感多疑的患者,以良好的服务态度,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赢得患者的信赖。每做一项治疗操作都向患者解释其治疗的目的及作用,消除患者的各种疑虑。对于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患者,多给予关心、体贴,细心询问,并详细解释治疗、用药的经过,使其了解医生是根据具体病情进行治疗和用药的,以消除患者在医疗费用负担方面的精神负担,增强恢复健康的信心。

    4 讨论

    突发性耳聋的发病原因不明,一般认为与内耳微循环障碍、病毒感染有关[6]。患者不明原因突然听力下降或丧失,加上对疾病知识的缺乏,顾虑听力下降后能否治愈,是否永久性丧失听力,住院后是否需要支付很大一笔医疗费用,出院后能否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等等,使患者心理反应错综复杂,常出现紧张、焦虑、抑郁、恐惧等情绪反应,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沉默寡言,无故发怒,甚至要求中断治疗等。陈赛等[7]调查显示,突发性耳聋患者发病1周内发生焦虑症状的可达88.4%。我们的调查发现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心理状态不同,17~29岁年龄段患者的焦虑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而 60岁以上年龄段患者的抑郁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不同性别患者的心理状态也有差异,男性抑郁指数明显高于女性,女性焦虑指数明显高于男性。焦虑和抑郁状态与听力损失程度有关,听力损失重,焦虑和抑郁状态也较严重。大学以上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指数均明显高于其他学历组患者,表明知识分子的心理反应更重。自费病人的顾虑更多,抑郁指数高于公费病人。心理学研究指出:情绪可以通过神经系统影响各器官的功能状态。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评价,应对方式趋向积极,消除或减轻焦虑抑郁等不良应激心理反应程度,从而使患者精神放松、情绪稳定,有助于提高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有效率。本组83例患者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心理护理干预后,较之前未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突发性耳聋患者,痊愈率、好转率和有效率提高了8.2%。

    参考文献

    [1] 王玲.高校学生突发性耳聋发病前后心理分析及护理措施[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7,21:76-77.

    [2]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突发性耳聋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7,32:72 .

    [3]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777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