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A版》 > 2010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2011918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态评估及其心理干预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2月1日
第1页

    参见附件(3445KB,3页)。

     ①焦虑:可采用倾听、解释和指导、疏泄、提高自信心,鼓励自助等支持性心理治疗方法;也可采用自我放松训练的方法,例如腹式呼吸、音乐疗法。对伴有失眠等情况者可让患者接受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7]。还要配合改善睡眠环境,病房要保持室内环境安静、舒适、整洁、空气清新,尽量避免声音、强光等的干扰,必要时可播放病人喜欢的音乐,以减轻她们的紧张心理。

    ②抑郁:主要利用理性情绪疗法的原则[8],帮助患者认识到其认知过程中所存在的自我贬低的思维方式并努力改变它。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增强患者自我效能感。

    (3)针对患者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干预

    ① 纠正不当认知:即针对患者的不当认识实施干预,主要是提供正确信息,帮助其纠正错误认知和思维定势,使其认识到思维方式是导致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恶性妇科肿瘤患者抑郁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性功能的损伤。子宫全切除对性功能并无影响,卵巢的切除可因雌激素水平的下降而导致阴道分泌物减少,但不意味者降低了性敏感或丧失了女性特征,也不直接影响性欲,这类患者性功能下降主要原因是心理因素造成的。对大多数患者来说,性功能下降主要原因是心理因素造成的而且性功能的康复是可能的[9]。

    ②强化家庭功能和社会支持的利用度。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家属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压力,他们的情绪变化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引导他们在患者面前不要有失落感、痛苦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精神上给患者鼓励和支持,使其心情愉快,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社会支持对肿瘤康复的作用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10]:能增加肿瘤患者的适应性行为;能促使肿瘤患者是有积极地应对策略;能提高肿瘤患者的免疫力;能减轻肿瘤患者的心身症状;可影响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这些都与患者的情绪状态密切相关。

    1.3.2完善健康教育工作

    健康教育参与各种治疗过程并在其中发挥重要的辅助和补充作用[11]。利用健康教育宣传栏、健康教育手册、播放电视录像以及住院患者联谊会等方式开展健康教育。每周定期组织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学习,介绍妇科恶性肿瘤的病因、临床表现、手术及康复的过程、并发症的预防,提供疾病和治疗的信息以转变其对肿瘤的错误认识,增强患者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知道患者术后尽早开始性生活,当性生活发生障碍时,可用激素替代治疗或用阴道润滑剂、阴道扩张术等。出院后由访视人员为患者提供电话或短信咨询、网上论坛、电话回访、上门访视等服务。

    1.3.3开展肿瘤患者俱乐部活动

    每月由访视人员举办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小组活动,如:画展、摄影展、文艺活动。运动有益健康,可以提高机体免疫机能,增进消化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如太极拳,唱歌、跳舞、书法。收集患者的医疗及心理数据,兴趣爱好、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等资料针对患者的不同需求,提供最新的医疗资讯,组织患者和家属与肿瘤恢复良好的患者进行讨论,相互交流,学习抗癌经验,强调群体抗癌康复,从而提供心身坚固的连续性医疗服务,引导情感疏泄[12]。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两个时段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结果见表2,表3。

    表2两组病人出院前焦虑分值比较

    表3两组病人出院前抑郁分值比较

    由表可见,两组患者入院后抑郁、焦虑状态的评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采用心理干预措施后,两组的抑郁、焦虑得分有差异,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基本的情绪调节可分为原因调节和反应调节两类。原因调节直接调节产生情绪的评价过程;反应调节直接调节已经激活的情绪表现过程。本研究同时从原因调节和反应调节入手,然后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收到的满意的效果。

    从实验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经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后,实验组负性情绪的改善均大于对照组。至于两组患者入院后焦虑、抑郁得分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是社会上“癌症不可治愈”论的影响,担心病程长、经济负担重,影响工作和家庭生活。特别是中青年患者缺乏妇科知识教育以及女性特殊生理,担心以后性生活问题等。

    精神因素在肿瘤治疗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良好,能乐观面对疾病,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积极配合治疗,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心理干预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探讨的心理干预模式为临床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曹泽毅. 妇科肿瘤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475 - 481.

    [2]张明园. 精神科手册[M].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 410- 421.

    [3]黄敏儿,郭德俊. 原因调节与反应调节的情绪变化过程[J].心理学报,2002 ,34 (4) :371-380.

    [4 ]陈俐,王丽英,杨敏,等.手术患者应激应对方式量表的初步编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 ,21(2):829.

    [5] 陈洁艳.妇科肿瘤病区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的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 2007,7(3): 34-36.

    [6]陈振东,孙燕,王肇炎.实用肿瘤并发症诊断治疗学[M]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313-329.

    [7] Helen K.战胜焦虑[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55-17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445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