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A版》 > 2011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2010884
脑梗死致肢体功能障碍98例患者的整体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月1日
第1页

    参见附件(3011KB,2页)。

     [摘要] 为了使脑梗死患者尽快有效地恢复其社会生活,最大限度的恢复其运动功能,降低致残程度,我科自2009年1月~2010年7月对98 例脑梗死致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进行了整体护理,增强了患者及家属战胜疾病的信心,改善了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缩短了康复疗程,减少了脑梗死的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护理的满意度,减少了护患纠纷。

    [关键词] 脑梗死; 肢体功能障碍; 整体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1-106-02

    随着护理改革的不断深入及护理模式的改变,人们对护理工作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由过去的疾病护理转变成现在的整体护理,要求对病人进行生理、心理等全方位的护理,以满足患者的需求,从而使其产生战胜疾病的勇气,同时要求家属积极参与其治疗以及护理。当前医疗设备先进,诊断治疗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极大地提高了脑梗死患者的存活率,但在存活者中,约60%~80%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15%的患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2]。为了使脑梗死患者尽快有效地恢复其社会生活,最大限度的恢复其运动功能,降低致残程度,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0年7月对98 例脑梗死致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进行了整体护理,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的98例脑梗死致肢体功能障碍病例,经颅脑CT或MRI证实,全部符合临床诊断标准,且均有一侧偏瘫,无意识和严重的智力障碍,其中男58例,女40例,年龄45~70岁,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9例,男30例,女19例,平均年龄65.4岁。对照组49例,男28例,女21例,平均年龄63.5岁,住院时间最短23d,最长63d。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和既往史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病例均采取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与护理。对照组不进行整体护理,实验组与入院后即开始实施整体护理。

    1.2.1 心理护理[1]及饮食护理 心理护理的目的是让家属及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认识以及应抱有的态度,同时使之引起情绪改变和积极自我治疗的意志行动,因此在疾病初期即在入院初期,围绕着疾病的性质是什么,这病能不能治好,如何对待已出现的症状进行多次讲解,解除由疾病伴随而来的不愉快情绪和各种顾虑,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由于需长期卧床,胃肠蠕动减慢,很容易发生便秘,而便秘患者排便用力可以使颅内压升高,进一步使病情加重,因此要及早预防,首先让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训练在床上排便,要为患者营造一个排便的环境,注意用屏风遮挡,并教会患者如何用力。平时还要教会家属及患者按结肠蠕动的方向按摩下腹部,以促进肠蠕动。饮食方面注意多食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对于极少数便秘者及时给予口服缓泻药,必要时灌肠,灌肠压力要低,而且不宜>600ml,以免加重病情。在恢复期阶段,心理护理的工作则是围绕本病病因和疗效的巩固而进行,此时给患者指出:脑动脉硬化是本病的根本原因,预防比治疗更有积极意义,希望患者今后习惯于低脂肪饮食,忌用含胆固醇丰富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动物脂肪等,还应积极治疗易引起本病的高血压、糖尿病等,同时应加强患者社会责任感的诱导使其有顽强的斗志与疾病进行抗争。

    1.2.2 肢体功能锻炼[2]

    1.2.2.1 卧床期功能锻炼:患者入院后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早期患肢被动运动的重要性以及其方法,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方法如下:以患肢的被动运动为主,诱导并强化患肢的主动运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良肢位的摆放,包括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的抗痉挛体位。定期翻身,每2小时一次,以健侧卧位为主,也可患侧卧位、仰卧位交替使用。健侧卧位时在胸前放一枕头,使患肩前伸,患侧肘关节伸展,腕、指关节放在枕上,掌心向下;患侧下肢稍微弯曲放在健腿前。患侧卧位时,患肩向前,肩关节呈90°,肘关节伸直呈180°,手指伸开,掌心向上;患侧下肢向后呈稍微屈膝状,健侧下肢在前。仰卧位时,头偏向一侧,肩胛下垫一小枕,使肩关节处于上抬前挺,上臂外旋外展,肘与腕均伸直,掌心向上,手指分开并伸直;患侧下肢保持中立位,大腿稍向内加紧并稍内旋,脚掌下垫枕或足板托,脚背翘起与床面垂直,以防止足下垂、足内翻和髋关节内外旋。在偏瘫状况有所改进时即进行床上翻身训练,首先让患者做好翻身前的准备,即双手交叉向前平举,指导患者屈肘、用健手搭于病肘,将健腿插入病腿下方,在躯干旋转的同时,以健侧带动患侧,进行向健侧翻身的练习,然后护士协助患者达到良肢位。在进行向患侧翻身练习时,可以充分利用健侧上下肢的力量,但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卧位。以上方法应反复向患者家属教授,在2~3d内熟练掌握,在实际操作中护士应在旁协助指导。

    1.2.2.2 坐站位的功能锻炼 根据病情恢复情况,依次进行床上长坐位、床边坐位、从床上向轮椅的转移、坐站位训练。首先教会家属及患者用健腿将患腿移至床边,用健手支撑身体,肩部前倾,抬头坐起,重心移至臀部,护士及家属应站在患侧保持患者的坐姿,以防发生意外;在向轮椅转移时,要充分利用健侧上肢的力量支撑身体,身体重心转移至健侧下肢,移动躯干,将臀部摆至轮椅上;当患者肌力达到3级以上时,可开始进行站立训练,护士及家属站在患者的正前方,让患者的健手搂住家属的腰部,家属的一只手将患侧手固定予一侧腰部,另一只手放在患侧掖下支撑患者的躯干,利用腰部向上的力量站起。重心先放在健侧下肢后逐渐转移至患侧下肢。在保证正确的站姿后,家属站在患者的患侧保证其安全,为下一步的行走训练做准备。

    1.2.2.3 步行训练 步行训练强调患侧持重能力及膝关节屈肌和踝背肌的训练。当患者能站立15~20分钟无疲劳感时,即开始步行训练。步行康复时帮助患者扶支撑物站立,多次反复后让患者徒手站立,开始步行时指导患者先原地踏步,行走时要缓慢,量力而行,如患者有需要则陪伴患者练习步行。

    脑梗死患者进行肢体功能康复护理时,采取被动运动与主动运动相结合的方法,随着肌力的不断增强,逐渐减少被动运动,向完全主动运动过渡,训练的次数和时间可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而定。活动度应从小到大,以不引起患者疼痛为原则,根据患者病情及瘫痪肢体功能状况选择训练项目及活动量,并逐渐增加,每日以护士-家属-患者“一对一”的方式进行护理指导,每次1小时,每日一次。

    1.3 实验评定及资料处理方法 应用简易Fugl-Meyer积分对两组患者入院时和4周后的肢体活动功能进行评定:Ⅰ级<50分;Ⅱ级50~84分;Ⅲ级~95分;Ⅳ级~99分,患者出院时有患者或家属填患者满意度调查表。

    2 结果

    结果统计见表1。

    3 讨论

    由表1可见,经χ2检验,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患者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未出现关节强直、肌肉萎缩和各种畸形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01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