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A版》 > 2011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100720
临床分析治疗的小儿厌食症的方法及效果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1日 伍尤连
第1页

    参见附件(2423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治疗的婴幼儿厌食症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142例小儿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82例给予消食健脾散口服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江中健胃消食片口服治疗。治疗4周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在改善中医症状证候积分、食欲食量、体重、血红蛋白及尿D-木糖排泄率方面,二者均有疗效,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 消食健脾散能有效改善脾虚夹积型厌食症患儿的厌食状况,使患儿体重及血红蛋白及尿D-木糖排泄率增加。结论 消食健脾散对脾虚夹积型小儿厌食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婴幼儿; 厌食症; 疗效

    [中图分类号] R17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2-113-01

    小儿厌食为临床所常见,由此常导致患儿抵抗力差,更易患外感、 肠道等多种疾病,以1-6岁为多见。本病起病缓慢,病程较长,若不能及时治愈,将会影响到小儿的生长发育、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严重危害小儿正常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共观察治疗小儿厌食症142例,病员全部来自于我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小儿患者。其中男34例,女37例;年龄2岁-14岁;病程0.5-2年。

    1.2 纳入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吴瑞萍主编《实用儿科学》)①长期食欲不振,见食不贪,入食较病前减少1/31/2以上,发病最短时间为2周以上,排除其他系统疾病。②体重增长停滞或减轻,有不良食欲习惯或喂养不当史。

    1.2.2 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药新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

    主症:(1)食欲减退;(2)食量减少。

    次症:(3)嗳气腹胀;(4)恶心呕吐;(5)面色少华;(6)大便不调;(7)舌质淡红,苔腻;(8)脉滑,或指纹青或淡红。

    主症及次症中(3)、(6)、(7)为必备症状。

    2 治疗及观察方法

    全部病例按随机原则分为2组,治疗组82例,对照组60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相仿,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组给予消食健脾散[由枳实,木香,白术,焦三仙(焦麦芽、焦山楂、焦神曲),鸡内金,砂仁,莱菔子,厚朴,陈皮,清半夏,连翘(药品由江阴天江中药提供)组成,药物比例为1:1:1:1:1:1:1:1:1:1:1:1:1],2-3岁:每日1/3-1/2剂;46岁:每日2/3-1剂;7-14岁:每日1-1.5剂;早晚各1次。对照组给予江中剂健胃消食片(药品由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治疗,2-3岁:每次1片;4-6岁:每次2片;7-14岁:每次3片,1日3次。

    两组病例均以4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证候积分、食欲食量、体重、血红蛋白、尿D-木糖排泄率的变化,疗程结束时评价疗效。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3.1.1 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1)I临床痊愈:食量与食欲均恢复到正常水平;(2)显效:食欲明显恢复,食量恢复到原有水平的3/4;(3)有效:食欲有改善,食量有所恢复,但未达到原有水平的3/4;(4)无效:食欲食量均无改善。

    3.1.2 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1)I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2)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3)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4)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3.2 治疗结果见表1。

    表1两组疗效比较

    注:两组比较,P<0.05。

    3.3 症状体征变化

    食欲食量、暖气腹胀、面色、大便不调、恶心呕吐、舌质舌苔、脉象积分的计算法按照《中药新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997年制定)中的症状体征轻重度标准计分,并计算证候积分率。

    注: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

    [(治疗前证候积分-治疗后证候积分)÷治疗前证候积分] 100%。见表2。

    表2两组症状体征证候积分率比较(%)

    经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积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4 讨论

    小儿厌食症属中医“厌食”、“伤食”、“食滞”等范畴。关于本病的病因病机,文献中多有记载,如《素问?痹论》所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杂病广要》:“脾不和则食不化,胃不和则不思食,脾胃不和则不思且不化。”《医宗金鉴》:“夫乳与食,小儿资以养生者也,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乳贵有时,食贵有节,可免积滞之患。”因此,目前大多数医家认为饮食不节,喂养不当或长期偏食,损伤脾胃正常运化功能,受纳运化失职是本病发生的主要病因病机。小儿生长发育迅速,需要充分营养物质满足其生长需求,然其“脏腑娇嫩”,“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对精微物质的消化吸收能力有限,小儿的这种对营养物质需求量大,而脾胃运化功能的相对薄弱便形成了矛盾。小儿食欲不能自调,饮食不知自制,加之某些家长片面强调高营养,进食以高热量、高营养为主,从而导致胃热积滞超出脾脏本身的承受能力,脾失运化,胃失和降,食滞中焦而不欲食,久则脾虚更难运化,加重中焦食滞,最终形成虚实夹杂的厌食症。针对这一病机,治疗上既要健脾运脾,又要消食祛积。导师根据小儿这种虚实夹杂的厌食特点并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自制方剂消食健脾散来治疗小儿脾虚夹积型厌食症。该方是根据木香大安丸化裁而成,以“脾健不在补而贵在运”为原则,方中以木香、枳实、白术为君药,木香、枳实辛行苦泻温通,能通行脾胃之滞气,白术补脾益气,使脾虚得复,与诸理气药相伍,有补有泻,相得益彰;臣以焦三仙(焦神曲、焦山楂、焦麦芽)、鸡内金、莱菔子,消食化积,开胃增食;厚朴、砂仁、陈皮化湿行气和中;佐以清半夏,连翘清热祛湿,二药配合厚朴、陈皮、砂仁可消除积滞日久所生湿热。诸药配伍,共奏开胃化食,理气助运之功。

    目前,西医对于小儿厌食症尚无特效治疗措施,大多数医者常采取补充微量元素及调整肠道内环境的方法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42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