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A版》 > 2011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113451
静脉输液后两种拔针方法效果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1日 陈耀晖
第1页

    参见附件(4053KB,3页)。

     [摘要]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后两种不同拔针方法,对患者疼痛反应和皮下出血,及血管损伤改变的影响。方法 对照组:静脉输液后采用干棉签按压穿刺点后,迅速拔出针头。观察组:静脉输液后采用干棉签轻按压穿刺点后,缓慢拔出针头。结果 观察组拔针方法优于对照组拔针方法((P<0. 05)。结论 静脉输液后用干棉签轻按压穿刺点后缓慢拔出针头,优于用干棉签按压穿刺点再迅速拔出针头。

    [关键词] 静脉输液; 拔针; 疼痛; 皮下出血

    [中图分类号] R826.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5-194-01

    在临床护理操作中,通常拔针方法:用干棉签按压穿刺点后迅速拔出针头[1],病人总会在按压之后即感疼痛明显,出现皮下出血较多。现介绍一种新的拔针方法,即用干棉签轻按压穿刺点后缓慢拔出针头。

    1 临床资料:

    观察组:2010年5月至12月的100例门诊患者,男53例,女47例,年龄52~82岁,平均年龄67岁,共输液500次,对照组2008年5月至12月的100例门诊患者,男50例,女50例,年龄55~80岁,平均年龄67.5岁,共输液500次。所选病人的均意识清楚,反应清晰,表达能力正常,血管弹性正常,出凝血时间均正常,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明显差异,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观察组:采用7号针头在患者肢体进行静脉输液,待静脉输液完毕后,拔针前,取下穿刺部位的固定胶布,以干棉签与静脉平行轻压穿刺部位处并以进针时角度慢慢向外(约1-2s)拔出针头,再施压穿刺部位3~5分钟,同时抬高输液侧肢体

    2.2 对照组:同样用7号针头在患者肢体进行静脉输液,待输液完毕后用干棉签按压穿刺部位,迅速(约0.5s)拔出针头,继续按压3~5分钟。

    2.3 判断标准:患者接受拔针时(1)面部无改变,无任何反应,询问有短暂痛感疼痛反应为无痛,口中发出嘘声、皱眉等,询问拔针部位明显痛感疼痛反应为较轻,面部表情紧张、张口甚至呻吟,有缩回上肢的抵抗动作,询问拔针部位很痛疼痛反应为剧痛。(2)皮下出血,以拔针按压后,皮下形成血肿或皮下淤癍。

    2.4 统计学处理方法:数据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两种拔针方法疼痛、反应皮下出血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两种拔针方法疼痛反应皮下出血情况比较

    4 讨论

    4.1 从结果可以看出因拔针方法不同,使患者对疼痛反应、皮下出血及血管损伤的程度均不相同,对照组快速按压的拔针法采用棉签压住针头,使血管壁也被压瘪,针头与血管壁产生摩擦力,导致血管神经受到强刺激,引起疼痛或剧痛,再者针头斜面如同小刀刃,当刀刃与血管壁接触时继续下压.针头斜面的刀刃对血管壁和皮肤就产生切割力,棉签压力越大,拔针速度越快,所产生的切割力越强,出现疼痛越严重,疼痛就越明显。[2]而观察组拔针将漂浮状态的针头慢慢向外拔,保持进行的针头斜面不发生变化,沿进针时的角度,缓慢拔出,杜绝了改变拔针的方向,是针头没有在压力的作用下拔出血管从而减轻了锋利针头对血管的损害,以免造成血管被针尖所割伤,引起疼痛.针头与血管和皮肤不产生切割力或摩擦力,而能达到无痛拔针或减轻拔针时的疼痛。

    4.2 对照组拔针法用棉鉴按压针眼,棉鉴只压迫了皮肤的针眼,而未压迫静脉壁上的针眼,造成静脉壁上针眼溢血,导致局部皮下青紫或淤血.观察组采用拔针法,与静脉平行按压针眼,即可压迫静脉针眼,又可减少针头对血管壁的摩擦和损伤.并施以相同的压力,可保持针尖在管腔内与之平行,明显减轻针刃对血管造成机械性的损伤,且拔针后棉鉴在静脉上平行方向压迫皮肤,可防止皮下出血避免淤血淤癍[3]。

    通过观察比较,静脉输液后采用干棉签轻按压穿刺点后,缓慢拔出针头方法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053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