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A版》 > 2011年第5期
编号:12113295
现代医学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1日 《中国健康月刊·A版》 2011年第5期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机制

    [中图分类号] R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5-329-01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子宫内膜组织生长于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而引起的疾病。临床上以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性交痛、腰骶痛、月经失调、不孕、局部有触痛结节等为主要特征。世界上首例EM患者是1921年Sampson在尸解中发现的,现已成为妇产科的多发病、常见病和难治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认为[1],育龄期是EM的高发年龄,生育少、生育晚的女性发病明显多于多生育者。随着现代诊断水平的提高和新技术的应用,EM患者已能得到早期诊断,但发现其发病率明显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而且极易复发。还有文献报道[2],EM高发率及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家族性聚集倾向。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明了,诊断和治疗仍带有探索性质。该病虽为良性病变,但在临床上却呈侵蚀性“恶性”生物学行为。其伴发的严重痛经,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甚至是难以忍受的痛苦;而伴生的巧克力囊肿、子宫腺肌瘤等盆腔包块,以及由此引发的不孕症,不但给患者及其家庭成员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也给患者家庭甚至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因此,EM是困扰患者和妇产科医师的难题之一,对EM病因、发病机制的探讨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就成为目前中、西医妇科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现将现代医学对EM的病因认识的各学说综述如下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9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