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A版》 > 2011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2196539
产后运动在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1日 高照梅
第1页

    参见附件(2899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产后运动在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将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术的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及实验组,其中,对照组产妇只接受传统的常规体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还要进行针对性的产后运动,运用χ2检验的方法比较两组产妇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有12例产妇有静脉血栓形成,实验组有3例。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产妇进行早期的产后运动对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预防作用。

    [关键词] 剖宫产; 产后运动;下肢静脉血栓

    [中图分类号] R271.4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114-0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s,DVT)是指下肢深静脉特别是腓肠肌部位静脉血栓的形成,会导致血液运行障碍,从而出现患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曲张和活动时疼痛加剧等一系列症状和体征[1]。

    近十年来,随着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及诊断工具的不断进步,我国孕产妇DVT的发病率在不断升高,达1.88‰[2],其中,孕产期DVT的80%是腓肠肌静脉栓塞[3],而剖宫产则会进一步增加了产后DVT的风险[4]。由于产妇在剖宫产术后长期卧床、血液粘稠度增加、下肢活动减少,易导致下肢血流缓慢,从而形成下肢静脉血栓,导致血液回流障碍等。此外,当静脉血栓脱落时,血栓的全部或一部分随着血流到达肺部,可能引起急性肺栓塞,从而危及产妇生命。因此,应该研究预防和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和措施。但是,目前临床上较为注重血栓形成后的治疗,而对于如何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研究较少,预防产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是临床所迫切需求的。所以,本文分析了2009年至2011年间我科剖宫产术后病人550例,探讨产后运动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并以此改进和完善产后护理措施,提高产妇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科剖宫产术后病人550例。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25.5±3.6)岁。孕周38~41周,平均(39.3±1.7)周。因存在胎儿宫内窘迫、过期妊娠、巨大胎儿、头盆不称、瘢痕子宫等情况而采取剖宫手术。均采用硬膜外麻醉,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中术后均无输血史,术后第四天检查下肢静脉彩超。将55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260例及实验组290例,两组病人的一般情况在统计学上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术后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按传统的常规体位进行护理。在产妇手术回病房后按常规去枕平卧6h,12h后改半卧位。留置导尿管24-48h,术后48h护理人员帮助产妇下床活动。

    1.2.2 实验组 在常规体位护理的基础上,加入更系统、细致的产后运动护理措施。术后常规去枕平卧6h,在此时间内以被动活动为主。采取护理人员指导、示范的方式,护士和家属为产妇做下肢的被动锻炼。具体手法如下:术后1-2h,在产妇清醒的状态下,操作者单手掌沿小腿自下而上环形按摩并轻捏小腿肌肉,然后双手自跟腱向上挤压小腿、大腿肌肉,促进下肢静脉回流,持续2min;双手指腹相对交替轻拍腓肠肌及比目鱼肌,持续2min;注意这些动作要不断重复进行。术后3-4h,产妇肢体功能逐渐恢复时,操作者拇指与其他四指分开握住产妇下肢做足趾的屈伸运动,连做10次,每次2min;鼓励病人主动参与足背屈及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运动,重复进行。6h以后采取半卧位,护士要向产妇讲明早期的产后活动的必要性及活动方法,指导并帮助产妇在床上进行翻身、屈膝、屈髋等动作,每2h翻1次身,更换1次体位。每1-2min做深呼吸1次,深呼吸后咳嗽1次,维持舒适松弛的体位,改善和促进呼吸功能。

    术后12h,产妇从床上坐起进行活动,24h后拔掉尿管,鼓励患者自行排尿,并练习下床活动。第1次下床前在床沿先坐数分钟,活动双下肢再下床站立,扶床行走,动作要慢,整个过程以患者自主活动为主,护士守在身边指导,必要时予以扶助。过程为2-3次/d,10-15min/次。

    1.3 观察指标的记录 准确记录两组产妇术后1周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肿胀与疼痛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剖宫产术后,对照组260例产妇中,有12例产妇发生下肢静脉血栓;而实验组290例产妇中,只有3例产妇发生下肢静脉血栓,χ2=6.626,P<0.05。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说明产后早期运动具有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

    表1剖宫产术后两组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静脉损伤是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主要因素。剖宫产产妇术后常易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这是因为深静脉内的血液流动缓慢造成血液凝集,进而阻塞血管,导致静脉回流受阻。作为产妇,其血栓形成的几率要比正常人高2~3倍。具体来分析就是剖宫产术后,由于盆腔静脉的解剖学因素、麻醉因素、术中及术后长时间卧床因素,使得盆腔及下肢静脉血液淤滞、血流缓慢和血液呈高凝状态,从而容易促使血栓形成。而早期针对性的产后运动可以增加肺活量,减少肺部并发症;促进及改善全身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能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5]。

    剖宫产术后,护士应该主动向产妇及其家属说明术后早期运动的意义和重要性,调动产妇及家属的积极性,从而使产妇主动早期活动,促进其产后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另外,还要注意产妇的心理护理。由于剖宫产术后需要卧床,产妇的生活不能自理,并且对手术切口的愈合情况、新生儿状况、母乳喂养的担心等,都会容易使产妇产生心理压力;除此之外,术后腹部切口疼痛且长时间处于被动仰卧位,产妇容易出现腰酸背痛、焦虑,不安,失眠的症状,以致于使自身保持被动体位,拒绝翻身、检查和护理。所以,护士还应该主动关心产妇情况,安慰她们,与产妇及其家属多沟通和交流,使她们感到舒适和亲人般的温暖,从而减轻心理压力,更好的配合治疗,尽快恢复。

    对于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产生,我们应该建立预防为主的观念。通过本文所述的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了早期针对性的产后运动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积极的作用。本文所述产后运动方法简单易学,经济实用,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邬刚,张少林.病例教学中的病例和问题设置的课堂应用[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89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