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A版》 > 2011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161713
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发病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1日 袁军梅
第1页

    参见附件(2847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发病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160例有抑郁倾向产妇在一般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精神鼓励、心理安慰及社会、家庭的配合等对症干预。结果 干预治疗后产妇抑郁症状明显减轻,产后抑郁症发病率明显降低。结论 通过心理干预能明显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病率。

    [关键词] 产后抑郁症 心理护理 干预 发病;

    [中图分类号] R714.4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204-01

    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是指产后6周内第一次发病(既往无精神障碍史),以抑郁、悲伤、沮丧、哭泣、易激动、烦躁,重者出现幻觉或自杀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为特征的精神紊乱[1]。产后抑郁症于1968年由Patt提出,当时认为此类疾病是分娩后不典型抑郁,属于神经性抑郁症,本病常于产后6周内起病,大多在3-6个月内自行恢复,少数可持续1-2年,并发展到较为严重的地步,有的甚至可能出现自杀倾向。产后抑郁症是孕妇分娩后的常见病症之一,不仅影响产妇的健康,危害产妇及婴儿,对家庭和社会也会产生不利影响[2]。因此,对产前有抑郁倾向者要及时发现,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干预,全员动员关注孕产妇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以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1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1059例,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版本评分有抑郁倾向,排除既往有重大躯体疾病者,共160例。其年龄18-36岁,平均年龄23.5岁;初产妇143例,经产妇17例,剖宫产68例,顺产92例。

    1.2 方法 对160例HAMD总分≥8分者,在产前实施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

    1.2.1 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 常规护理、巡视病房,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加强与产妇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关心体贴产妇,鼓励产妇表达内心感受,耐心解答产妇提出的问题。提供安全环境与其交谈,交谈时态度诚恳、语言温和,使其能放心地谈论自身感受。

    1.2.2 提高认知能力 认知疗法用于治疗产后抑郁症时,目的在于通过解释、讨论,来改变产妇的不合适思想。首先,进行孕期保健,卫生宣传,包括孕期知识培训,母乳喂养知识培训等,使每个产妇认识到怀孕分娩是人生必经过程,给予精神鼓励和心理安慰,减轻其恐惧心理。

    1.2.3 心理支持 鼓励其倾诉心理感受,作适当的自我暴露,渲泄释放情感,对产妇传递对其痛苦充分理解的信息,对产妇当前应对机制表示认同、理解和支持;向产妇及其家属解释疾病的本质、患病因素等基本知识,强化疾病可以治愈的观念。

    1.2.4 分散注意力 请一些性格开朗的产妇言谈互教,她们之间的沟通交流比护患之间沟通有效,也是一种较好的转移产妇注意力的方法;指导产妇及其家属从事适当的娱乐和体育活动,如听音乐、散步等,以分散产妇对相关事件的注意力,以建设性的活动把注意力从痛苦的思绪中转移。

    1.2.5 帮助产妇寻求社会支持 支持系统包括丈夫、家人、朋友的支持等。缺乏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帮助,特别是来自丈夫和长辈的帮助,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家庭作为社会支持的重要来源;家庭成员(尤其是配偶)的情感和物质支持,可提高产妇的自尊。对其丈夫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为产妇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家庭环境。

    1.3 观察指标 心理护理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版本评分,分别于产前、产后2周各评分1次。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版本评分<8分为正常,8-20分可能有抑郁,20-35分肯定有抑郁,>35分为严重抑郁。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用SPSS l7.0软件包处理。

    2 结果

    表1 治疗前后HAMD量表积分改变情况

    注:差值=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HAMD积分有显著改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随访 对所有观察对象在产后6周进行随访,可能抑郁者中有5人,肯定抑郁者中有16人仍有抑郁症状,其中15人经精神科确诊为产后抑郁,需服药治疗。发病人数占总观察对象的9.38%,占总分娩人数的1.42%,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的11.38%-15.0l%[3]。

    4 结论 经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治疗,能明显减轻临床抑郁症状,能明显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病率。

    5 讨论 产后抑郁症是一种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综合征,社会心理因素是主要影响因素,如孕期的焦虑、抑郁、夫妻关系不和、生育观造成的精神压力、经济状况及医务人员态度不好均可诱发,应该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全面开展整体护理、重视病人的心理需要,为此,护士要加强自身修养,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具备一定的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知识,才能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满足病人的身心需要,同时还要有高度的观察力和敏捷的思维力,洞察病人的心理,像姐妹一样去关爱每一位产妇。国外研究显示,产后抑郁症多见于以自我为中心、成熟度不够、敏感(神经质)、情绪不稳定、好强求全、固执、认真、保守、严守纪律、社交能力不良、与人相处不融洽和内倾性格等个性特点的人群中[4],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正确地认识和处理生活中的难题,树立生活的信心,有专家提出,心理治疗应被视为产后抑郁症的一线治疗,而不是药物疗法的辅助治疗,由保健护士提供的非训戒式咨询,对轻、中度抑郁症妇女是有效的[5]。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早期发现并及时(特别在产前)给予心理护理,对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病率,具有明显的预防效果。

    参考文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84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