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A版》 > 2011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2156585
暴露法在婴幼儿股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1日 郭雁
第1页

    参见附件(2770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暴露法在感染性疾病患儿股静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减轻患儿痛苦,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 随机将78例婴幼儿行股静脉采血者分为2组,观察组40例,采用暴露法进行穿刺;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法穿刺,比较2组患儿采血时间和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 2组患儿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暴露法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在临床应用达到准确、安全、快速采血的目的。

    [关键词] 暴露法; 婴幼儿; 股静脉; 采血; 应用

    [中图分类号] R248.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

    在儿科护理中小儿静脉采血难度较大,股静脉穿刺采血法广泛应用于临床,感染性疾病患儿大多体质较差,抗病能力弱,采血失败不仅增加患儿的痛苦,破坏护患关系,甚至可能导致医患纠纷。股动脉位于腹股沟韧带中段,内侧即股静脉,常规摸股动脉穿刺法较为局限,易受小儿哭闹、体型、病情的影响,不仅耽误时间,还可能致判断失误。暴露穿刺法固定妥善,定位准确,方法简单,不受小儿哭闹、外界环境因素影响,无需手指消毒的环节及触摸股动脉搏动点的时间,在穿刺成功率和采血时间上取得良好效果,取得了患儿家属的满意,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9年4月-2010年9月我科收住感染性疾病婴幼儿行股静脉采血者78例,其中男45例,女33例;最大年龄5岁,最小年龄2月,平均年龄2岁。2组患者在诊断、病情、年龄及体重上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采用暴露法:穿剌者取仰卧位,垫高穿刺侧臀部使腹股沟展平,协助者站患儿头侧将患儿双下肢屈曲呈蛙腿状,双手及肘部轻压固定躯干和膝关节,暴露穿刺部位。操作者站在婴幼儿穿刺足端一侧,由脐轮向腹股沟中点作垂直连线,取腹股沟线与此垂线交点处内侧0.5cm作为穿刺点,常规消毒3-5cm后,选择5-10ml直针注射器连接7号针头以穿剌点垂直或倾科(60-70°)进针,右手穿刺固定针头,左手回抽的方法采血,刺入血管1.5-2cm,穿刺针尖可触到股骨,见回血提针1mm停止并固定,根据需要抽取血标本量。

    1.2.2 对照组 采用常规穿刺法:取股动脉搏动点内侧约0.5cm处[1]作为穿刺点常规消毒,垂直进针到适量深度回抽见回血并固定,抽取适量血标。

    1.3 评价指标 患儿股静脉采血量2-6ml,平均4.0ml,计算采血时间及一次穿刺成功率。

    2 结果

    2.1 2组患儿穿刺成功率比较 (见表1)。

    表12种采血方法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

    χ2 =15.11 P<0.01。

    2.2 2组患者平均采血时间比较 (见表2)。

    表22种采血方法采血时间比较(min)

    t =2.1352P<0.05。

    3 讨论

    3.1 选择正确的穿刺点 婴幼儿股静脉采血的关键步骤为确定穿剌点,因患儿采血时均哭闹不安,其股动脉搏动不如成人有力,手指触摸力度难以把握,不但费时且不能准确摸清搏动点而影响穿剌准确率。暴露法采血根据其解剖位置给予判断,股静脉自腹股沟韧带中点后面、由脐轮向腹股沟下缘有一长约3-4cm,呈漏斗形隆起的股鞘,鞘2条纵形的纤维隔将鞘分为3个腔,外侧容纳股动脉,中间容纳股静脉,内侧形成股管[2]。患儿屈膝仰卧时,股骨头将深部股静脉隆起,取脐轮连线交叉点中心位置进针则可达到抽取股静脉血。无需用手摸搏动点可省去消毒手指的环节及触摸搏动点的时间,且不受婴幼儿哭闹的影响而达到准确、快速采血的目的。

    3.2 妥善固定肢体,充分暴露穿刺部位 采血时肢体的约束是穿刺成功的基础,否则易导致定位困难和穿刺成功后因固定不妥针头滑出,或采血量不足。协作者采血时均采用屈躯伸展前臂两肘双手按压约束法,分别固定于患儿的躯干、四肢和膝部,充分暴露穿刺部位,利于穿刺顺利进行。

    3.3 掌握正确的进针方法 注意进针的角度与方法,右手持针以穿刺点60-70°刺入血管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7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