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A版》 > 2011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2156391
血清AST\LDH\CK\CK-MB的检测在手足口病诊断中的意义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1日 黄春光 郑雪莲
第1页

    参见附件(1289KB,1页)。

     [摘要]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法和速率法对78例手足口病患儿血清AST、LDH、CK、CK-MB活性进行检测,并与40例正常对照组的健康儿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手足口病患儿血清AST(40.52±3.94U/L)、LDH(361.31±37.01U/L)、CK(141.32±14.01U/L)、CK-MB(31.25±3.23U/L)等指标活性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手足口病患儿可并发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检测手足口病患儿血清AST、LDH、CK、CK-MB活性对其心肌损害及病情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手足口病; AST; LDH; CK; CK-MB

    [中图分类号] R446.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

    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患儿手、足、口腔等部位多发斑疹、疱疹,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部分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1]。本文通过检测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心肌酶活性水平,探讨了上述心肌酶活性水平与患儿心肌损害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以期为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性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自2011年1月-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78例,均参照《皮肤性病学》中的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2]进行确诊:患儿手、足皮肤及口腔黏膜均有米粒大小圆形或椭圆形疱疹,同时伴发热。其中男44例,女34例;年龄8个月至6岁,平均年龄2.6岁;病程3小时至3天,平均病程1.4天。另设正常对照组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9个月至7岁,平均年龄2.8岁;均为我院健康体检儿童。两组儿童在年龄、性别方面的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标本收集 所有受试者均于入院当日或次日晨起空腹抽取肘静脉血5mL,常温条件下自然凝固1h后,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20℃保存,用以测定AST、LDH、CK、CK-MB等心肌酶活性水平。

    1.3 检测方法 采用酶法测定AST活性水平,速率法测定LDH、CK、CK-MB活性水平。测试仪器为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盒由上海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及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检测。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由表1可知,手足口病患儿组患儿血清AST、LDH、CK、CK-MB等心肌酶活性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提示血清AST、LDH、CK、CK-MB等心肌酶活性水平的异常升高与手足口病病情严程度具有相关性。

    表1两组受试者血清AST、LDH、CK、CK-MB活性水平比较(x±S)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AST、LDH、CK、CK-MB均为心肌细胞内的活性酶,当心肌组织受到细菌、病毒、外伤等刺激性因素损伤时,上述心肌酶便可溢出心肌细胞至血液,致使血清中AST、LDH、CK、CK-MB等心肌酶活性水平升高,且与其升高程度与心肌的损害程度呈比例[3],故检测患儿心肌酶可早期发现心肌损害。

    本研究中,通过对比鲁珊等[4]建立的儿童心肌酶活性水平参考值(AST:17-47U/L,LDH:150-376U/L,CK:33-197U/L,CK-MB:6-32 U/L)发现,健康对照组儿童的心肌酶检测结果平均值落在参考值的中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89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