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A版》 > 2011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2146819
持续心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1日 张凤月
第1页

    参见附件(2933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持续心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的影响。方法 对210例实施子宫全切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持续心理干预,观察术前焦虑程度、术后伤口疼痛强度、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伤口愈合情况。结果 经持续心理干预的患者,其术前焦虑程度、术后伤口疼痛强度、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均较未进行心理干预组明显改善。结论 对子宫全切患者进行持续心理干预,能加速患者术后身心恢复,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关键词] 持续心理干预; 子宫全切; 疼痛

    [中图分类号] R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123-01

    子宫全切术是妇科常见手术,是根治子宫肌瘤、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腺肌症等疾病的主要手术方式。多数患者术后会产生心理障碍,有明显的焦虑、抑郁心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缓解因手术而产生的焦虑以及减轻其对术后身体恢复的影响已越来越多受到人们的关注。我们对210例进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实施术前、术后持续心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2010年10月在我院妇科行子宫全切患者210例,其中子宫肌瘤149例,子宫腺肌症42例,功能性子宫出血19例。210例病例均为良性病变。年龄>48岁196例,≤48岁14例,均保留一侧或双侧附件;居住地:城镇78例,农村132例;文化程度:高等学历33例,中等学历79例,初等学历84例,小学以下学历14例。

    1.2 方法 将210例手术患者设为干预组,另一病区同期住院患者200例设为对照组,两组病人年龄、病情、居住地、文化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干预组及对照组 患者均于入院的次日清晨7时左右测量血压及心率,记录为入院血压及心率。评估焦虑程度并记录。

    1.2.2 在征得患者同意后,于术前3天下午开始对干预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内容包括:术前不同的心理状态对手术后恢复的影响;子宫疾病的相关知识;女性内分泌的调节;子宫全切术的简单步骤及对未来生活的影响;麻醉的原理、步骤、用药及其安全性、舒适性;手术室环境及主刀医生、麻醉师、护士的相关资料;手术后可能会遇到的痛苦与不适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对应方法;术后镇痛剂的使用原则及其利弊;术后尽早下床活动的益处以及每日应活动的时间;教授缓解焦虑和术后伤口疼痛的放松方法。干预内容应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实事求是,使用鼓励性语言,避免使用容易使病人产生恶性刺激的图片及照片。干预强调其配偶在场。每例患者第一次心理干预时间不少于15min,总干预时间约为30-45min。术前2日和1日继续跟踪随访,巩固前日干预效果。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前访视。

    1.2.3 术后 第1、2、3、7日访问患者,查阅相应的护理记录,了解其术后生命体征,伤口疼痛程度和睡眠状况,镇痛剂应用情况,肠蠕动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伤口愈合情况。

    2 结果

    *异常血压指血压≥140/90mmhg。*失眠诊断标准[1]:①入睡困难:从想入睡到实际入睡时间超过1H。②不能熟睡:有轻微的声响等刺激便醒来,一夜睡眠中醒来达2次以上。③早醒:早晨觉醒时间比以往正常时间提前2H以上,醒后即不能再度入睡。④睡眠时间缩短:虽然有充裕的时间,但一夜合计睡眠少于5小时。

    P<0.05。*疼痛判定标准:0级:无疼痛;Ⅰ级:持续或间断隐痛,但可忍受,睡眠不受干扰;Ⅱ级: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应用镇痛药,睡眠受干扰;Ⅲ级: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要应用镇痛药,睡眠严重受干扰,可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干预组病人通过术前心理干预,其生理指标(血压、心率)、心理指标(焦虑)、术后伤口疼痛强度、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均较未进行心理干预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口愈合情况、病人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与干预效果无差异。

    3 讨论

    3.1 从生理和心理上看子宫是女性性别的一个重要标志 子宫切除会使患者担心引起早衰、影响夫妻关系等,担心子宫切除会使身体形象受损,因此,患者术前、术后心理上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而使患者产生焦虑,导致其血压、心率改变,由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术后角色转变,而致其术后过度自我保护,表现出食欲不佳、不敢或不愿活动、睡眠质量下降等。病人除了一些躯体症状外,还有更多的失落感和情绪低落表现。术前通过连续性护理活动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讲解有关疾病知识,为其提供表达内心顾虑、恐惧、感受和期望的机会,帮助患者分析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可被利用的资源及支持系统,减轻无助感,消除不必要的顾虑,增强康复的信心[2],促进其生理、心理障碍的恢复,对提高手术后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3.2 加强对丈夫相关性知识的教育 改变对手术的认识偏差,解除患者丈夫对妻子子宫切除的顾虑。因为患者丈夫对妻子子宫切除的态度,是关系到日后性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患者术后焦虑的根源。丈夫对妻子的理解和支持,本身就是一种最大的安慰,对减轻患者思想压力起着重要作用。护士应与其家属及时沟通,鼓励家人多探视,让患者时刻感受家庭的关心与呵护。

    3.3 手术是一种强烈的应激源,常导致病人产生以焦虑为代表的心理应激反应[3] 而当个体遭遇某种紧张事件时,不但会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还会通过影响体内激素的分泌而引起生理变化,该紧张事件的不可预见性和不可控制性越强,所引起的心理应激反应越强烈,造成的生理紊乱越严重。但如果个体在应激事件发生之前对其有一定的了解,即可相对缓解心理和生理的应激反应。如当个体遭遇紧张事件时,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变化,诸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4]。术前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可降低其心理应激反应,减轻焦虑状态,以及松弛训练减低了肌肉的紧张程度,均可使血压稳定、术后疼痛明显减轻。同时,术后疼痛程度的减轻也为她们提早下床活动创造了客观条件。术后下床活动与肠道排气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病人术后肠道排气时间也相对较早[5]。应激可以通过皮质醇的分泌影响伤口愈合,实施心理干预后,病人应激反应较弱,因而皮质醇分泌减少,伤口愈合加快。

    4 结论 子宫全切术作为一种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有效手段,对大部分患者来说,在躯体疾病解除的同时,心理状态、性生活质量也得以改善,但对于那些术前对手术过分担忧的患者来说,术后可能导致拟郁、焦虑、性功能减退等。因此,采用连续心理干预方法在缓解子宫全切患者术前焦虑、加速术后身体恢复等方面效果优于一般心理护理,可应用于不同年龄、不同受教育程度的手术患者,特别是处于更年期的子宫切除病人,其对术后生活质量的担忧往往导致其心理负担过重,常表现为唉声叹气、烦躁、易怒。采取术前心理干预,使其了解到女性内分泌的调节不会因子宫切除而受到影响,同时在手术前后对患者丈夫实施护理干预,进行必要的性知识教育和合理指导,可提高患者手术后性生活质量。此方法还适用于病情不很严重、且手术不会有生命危险的非恶性肿瘤病人,而对恶性肿瘤手术病人的作用会有所降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93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