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A版》 > 2012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2180300
中药漱口法治疗复发性口疮48例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1日 贾秋颖
第1页

    参见附件(2467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药漱口法治疗复发性口疮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复发性口疮患者48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24例,使用中药漱口法治疗,对照组24例,采用口腔溃疡贴治疗,疗程1周。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17%。结论 中药漱口法对于复发性口疮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方法简便易行,易于接受。

    [关键词] 中药漱口法; 复发性口疮; 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 R2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1-205-01

    口疮亦称口疳,口破,以口腔黏膜及唇舌边黄白色溃烂小泡,疼痛,间有发热为主证。祖国医学对本病早有认识,《内经·气交变大论》:“岁金不及,炎水乃行……民生口疮”即有对“口疮”病名的记载。

    目前有关口疮的治疗多采用溃疡贴治疗,这种治疗方法虽然简单,但各种口腔溃疡贴中均含有不同比例的激素成分,因此只能暂时缓解症状,患者会反复发作,影响生活质量,而且,同时我们发现,患有复发性口疮的患者多伴有明显的消化系统症状,通过对患者的随访观察,发现此种方法对于患者的消化系统症状亦有不同程度的缓解。

    我们在临床上搜集整理48例长期患有口腔溃疡的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现将观察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1年1月-2011年11月期间就诊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及病房的复发性口疮患者,均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共计病人48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27例;年龄在18-65岁之间。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症状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 主症:溃疡,自发痛,激惹痛。次症:心烦急躁,口热口干,尿黄便干。检查:口腔粘膜溃疡局部充血水肿,溃疡表面渗出假膜,边缘整齐基地平坦,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周围有红晕围绕。根据病史及检查所见即可诊断,必要时结合化验检查及组织病理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

    1.2.2 中医辨证标准 阴虚火旺证:主症:溃疡大小不等,多为米粒大小,渗出少,基底平,数目少l-3个,色淡稍红。周围微红,易反复发作.手足心热,盗汗。次症:心悸、失眠、多梦,心烦口渴,面色潮红或淡红,唇红干,口渴喜冷饮,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苔:舌质偏红,苔薄黄。脉象:脉沉细数。

    1.2.3 西医诊断标准 复发性口疮诊断标准和分型标准:(1)轻型口疮: 溃疡小而浅,数目少,1-3个,1-2mm大小,较浅在,红肿不著,边缘整齐有红晕,基底稍凹平坦,一般7-10天愈合,愈合不留疤痕。(2)口炎性口疮:又称疱疹性口疮,溃疡表浅平坦形状不规则,可由小米粒大小到蚕豆大小,数目可达数十个,可互相融合,有黄色渗出,周围充血明显,范围大,疼痛明显。(3)腺周口疮:又称巨型口疮,溃疡大耳深在,呈弹坑状,溃疡面积可达1cm以上,常孤立发生,亦可同时发生数个,边缘高起明显,充血不著或显暗红,病程长,愈合缓慢,可达1个月至数月,愈合后留有疤痕。

    1.3 方法

    1.3.1 分组方法 将48例病人随机分成2组,其中治疗组24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使用中药漱口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口腔溃疡贴治疗,疗程1周。

    1.3.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中药方剂煎汤漱口并口服,方药:蔷薇根10g,地骨皮15g,五倍子10g,知母10g,升麻10g,寸冬20g。煎服方法:上方药物加水400ml,武火煮沸,文火煎煮30分钟,取汁100ml,早中晚,每日3次,含服,漱口后吞服。对照组:口腔溃疡贴外贴。

    1.3.3 疗程 1周为一个疗程。

    1.3.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X2分析,疗效比较应用Ridit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总疗效分析 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总疗效分析

    从上表可知,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达79.17%。说明两组药物对于复发性口疮的患者均有较好疗效。

    2.2 两组病人症状分级量化分析 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症状分级量化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组内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在各项指标上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治疗组对各项指标的治疗均有明显的疗效;对照组治疗前后在渗出面积上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对照组对于渗出面积的改善有较明显的疗效;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比较,P>0.05,无差异,两组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在各项指标的比较中,P>0.05,无差异,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各项指标的治疗上比较无明显的差异,疗效相当。

    3 讨论 临床上治疗口疮可内外兼治或单独应用外治法。口疮的中医外治法包括漱口液、散剂、吹剂或膜剂等。早在《千金要方》中就曾记载以蔷薇根皮、黄柏、生地、升麻煎汤含漱方剂,其后《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等收载方剂更多。治疗口疮,不外实者泻之,虚者补之,历代医家对于口疮的病机以火热为主,治疗则以清凉为多[1],常用冰片、青黛、硼砂、蒲黄、牛黄等清热凉血解毒的中药。但在虚火之中,须分明阴虚阳虚,对阳虚口疮,不可妄投寒凉之剂。

    针对目前临床上老年患者多发口疮的情况,究其病因主要为阴虚火旺导致,我们拟方中药漱口汤,煎汤漱口后吞服,以滋阴降火,敛疮生肌。方中蔷薇根,入脾胃经,孙思邈谓:蔷薇根为“口疮之神药”,《日华子本草》:“治热毒风,痈疽热疮牙齿痛……”。升麻甘辛微苦,凉,入肺脾胃经,《药性论》中载:升麻可“除心肺风毒热壅闭不通,口疮,烦闷。”地骨皮清热凉血,可消痈肿恶疮。知母,苦寒,入肺胃肾经,滋阴降火,《本草求原》载:知母“治口病”。五倍子收涩敛疮,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五倍子所含鞣酸对蛋白质有沉淀作用,皮肤、黏膜、溃疡解除鞣酸后,其组织蛋白质即被凝固,造成一层被膜而有收敛作用,同时还有止血和微弱的麻醉效应及抗菌作用。麦冬益胃生津,另外现代药理研究升麻、知母、麦冬均有抗菌作用,从而有利于口腔环境改善。拟方精炼,在标可敛疮生肌止痛,在本可滋阴以降火。口疮是口腔黏膜病变,好发于唇内、颊、舌、上腭等处口腔黏膜,其病因病理多为心、脾、肾等,在外邪侵袭方面多属风、热、湿邪所犯[2]。该病减轻症状容易,控制复发困难,就疗效而言,西药近期疗效满意,远期效果不佳,故需持之以恒治疗。拟方贵在针对病因施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46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