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A版》 > 2012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2180303
腹膜后囊肿行无水酒精硬化治疗致下肢瘫1例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1日 黄伟 曹明溶
第1页

    参见附件(2712KB,2页)。

     [关键词] 腹膜后囊肿; 无水酒精硬化治疗; 下肢瘫

    [中图分类号] R73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1-207-01

    1 病例摘要 患者,女,51岁,因“腹腔囊肿术后7月余,发现右侧腹囊性病变2天”入院。7个月前因诊断“腹膜后巨大囊肿”于我院行“腹膜后囊肿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后腹膜单纯性囊肿。患者出院后右下腹偶有疼痛,右下肢麻木、稍活动不便。两天前返院复查腹部B超示:右侧腹囊性占位,考虑腹膜后囊肿可能性大。查体:生命体征平稳,无明显阳性体征。根据既往病史及B超检查,诊断考虑为腹膜后囊肿。完善相关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后于彩超引导下行腹膜后囊肿无水酒精硬化治疗,术中置入引流管后,共抽出清亮囊液370mL,未见出血,并用95%酒精60ml冲洗囊腔3次,患者当时诉腰背部稍有疼痛,回抽酒精顺利,输入量与回抽量基本相同。患者之后出现双下肢麻木,无感觉,无法活动。

    图1 腹部B超 示:右侧腹囊性占位,考虑腹膜后囊肿可能性大。

    急请神经内科主任医师会诊,行专科查体:双侧L1水平以下痛温觉、触觉减弱,S1-S4痛觉减退,马鞍区感觉消失,肛门放射消失,双侧下肢髋关节以下肌力0级,双侧腱发射未引出,肌张力低下,膝反射(-),肛门反射(-)。病理征(-)。行胸腰椎MR平扫+增强检查示:(1)右侧腰大肌腰方肌之间囊性病变术后改变,右侧腰大肌及L4/5椎间孔周围结构水肿模糊不清;(2)L2-3椎体水平马尾走行结构紊乱,考虑粘连所致;(3)L1/2、L3/4、L4/5椎间盘变性并L1/2椎间盘突出;(4)T10/11、T11/12水平黄韧带增厚,并相应脊髓轻度受压,中央管稍宽。

    图2 胸腰椎MR平扫+增强检查 示:右侧腰大肌

    及L4/5椎间孔周围结构水肿模糊不清。

    术后予润养神经、申捷等促神经生长因子、激素、扩血管、极化液促进代谢;并辅助高压氧、中医针灸、康复理疗等治疗,并予通便、导尿、会阴护理等对症处理。积极治疗一年后患者双下肢、臀部感觉有所恢复,但痛、温、触觉仍减弱,用力时双下肢肌肉有跳动感,但仍无法活动,双侧腱反射未引出,肌张力低下,膝反射(-),肛门反射(-),病理征(-)。并臀部褥疮形成。

    2 讨论 发生于腹膜后腔囊肿即原发性腹膜后囊肿,不包括发生在腹膜后诸器官的囊肿。它是胚胎发育时期,腹膜在形成过程中发生畸形,突入腹膜腔内形成的囊肿,随着年龄增长,囊肿逐渐增大,可形成巨大腹膜后囊肿,囊肿与周围脏器无明显关系,有蒂连于腹膜[1]。腹膜后囊肿十分罕见,其发病率远低于腹膜后肿瘤,但易复发。临床上腹膜后囊肿女性多于男性,多见于妇科的卵巢囊肿。腹膜后囊肿由于囊肿巨大,可压迫周围脏器或腹膜后大血管而引起临床症状。本病例中患者第一次入院正是由于右下腹疼痛,右下肢麻木、活动不便而行腹膜后巨大囊肿切除术。术后7个月,行腹部B超检查,考虑囊肿复发,而行彩超引导下腹膜后囊肿无水酒精硬化治疗。

    B超是诊断腹膜后囊肿的首选方法,该检查方便易行,可以动态观察肿物与各脏器的关系。B超引导下囊肿介入硬化治疗主要是通过酒精浸泡囊壁使上皮细胞脱水、变性、坏死并丧失分泌功能,继而囊壁皱缩粘连,最终囊肿消失,并可防止复发,技术上已经十分成熟[2]。但在穿刺前必须明确囊肿的部位、大小及临近关系,在检查中应全面仔细、多方向、多切面扫查,以观察囊壁及进针路径上是否有血流信号及是否有重要神经相连,并摄片记录。本病例无水酒精硬化治疗中患者发生下肢瘫,原因可能是囊腔与后面马尾神经等相贯通,治疗中引起马尾神经损伤所致。故所有病例行该手术前最好进行综合检查。对于囊腔定位困难者,应在B 超及CT或MR协助下定位,有助于排除动脉瘤或动静脉瘘;有助于穿刺时避开大血管及重要结构;有助于监视酒精注入过程,辨别针尖的位置[3],避免误穿带来的严重后果。手术操作中的局麻药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疼痛性休克、出血、脏器损伤等意外情况,必须要有防范措施。操作医生应具有熟练处理各种意外紧急情况的能力,介入室内应配备急救药品、设备等[4]。

    参考文献

    [1] 张立阳.腹膜后巨大囊肿1例[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3(7):642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12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