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A版》 > 2012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193126
伴有荨麻疹病史的多发性胃息肉一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1日 李红芬 张智弘 王聪 平国强
第1页

    参见附件(4001KB,3页)。

     [关键词] 荨麻疹病史; 多发性; 胃息肉

    [中图分类号] R5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2-162-02

    1 一般资料 患者,男,74岁,于2010年5月4日收治本院消化科。患者37年前因“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行手术治疗,胃切除约4/5,患者有“冠心病”、“心绞痛”病史20年,自诉过敏体质,缺乏具体药物过敏史,2009年7月因荨麻疹急性发作曾在我院皮肤科病房就治。今年患者于5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胀,上腹痛、阵发性隐痛,每日发作3-4次,每次持续10数分钟后自行缓解,疼痛与饮食、体位均无明显关系;患者自诉症状严重时,能隐约感觉胃区皮肤有纠集、放射状痛感。因此患者去消化科门诊就诊,并于2010年4月29日做普通胃镜检查;胃镜检查诊疗报告单检查号G10-8C160,检查所见(如图1)所示:胃大部切除术后(毕氏11式),食管、贲门未见异常、残胃粘膜可见四枚大小不等,直径约0.3cm-0.5cm息肉样隆起,表面稍粗燥、充血、残胃可见胆汁、吻合口粘膜光滑,肠腔未见异常。胃镜诊断:残胃多发性息肉,残胃炎,Hp:(幽门螺杆菌)阴性。当时由于粘膜脆性大,探头所触处立刻涌血,疼痛难忍,考虑到,取较大息肉耗时长,出血多,患者痛感加剧,心理上不能接受,医生建议:住院全麻行内镜下治疗。2010年5月4日住消化科后,于2010年5月5日行麻醉下无痛胃镜,胃镜检查号:麻注套AG10-8595,检查所见(如图2)所示:同前G10-8160图1所示,其中一枚息肉给予套切治疗,另三枚息肉给予隆起基底部注射肾上腺盐水+靛胭脂,充分抬举后行套切治疗,四枚息肉套切后均给予APC烧灼治疗,表面无渗血,另见数枚散在微小息肉也予烧灼治疗。胃镜诊断:残胃多发性息肉+EMR+APC术;残胃炎。活检:残胃4块,送病理。因麻醉师发现患者心率不齐,最低者40次/分,最高者79次/分,麻醉半小时后很常时间才唤醒,故当晚配有心电监护,患者随后予奥美拉唑,头孢匹胺鈉等对症抗炎、速宁止血、静脉营养等支持治疗,患者自觉皮肤骚痒,过敏体质的他非常疑惑,但除此之外,术后恢复情况良好,按常规于2010年5月7日出院。出院时,医嘱:注意休息、营养;按时服药,磷酸铝(洁维乐)一袋,每日两次,左氧氟沙星(乐朗)1片,每日三次,配有埃索美拉唑肠溶片(奥美拉唑/耐新)1片,每日一次;以保护胃粘膜、抗炎、止血。其中奥美拉唑的静脉与口服药是唯一在以前的治疗中患者从来未用过的,患者回家后仔细阅读其说明书,在不良反应中发现:少见反应有:皮炎、瘙痒、荨麻疹、头昏、口干。肌肉关节痛,肌无力和肌痛,发热、支气管痉孪,这恰恰与自己症状相似,所以回家后未敢服用此药;尽管如此住院时输液后皮肤瘙痒越来越严重并伴风团,出现全身红斑,臀部、右侧肘、膝关节疼痛、难以屈伸,低热、病程中头晕时作。故去我院门急诊就诊,皮肤科医师诊断为:“急性荨麻疹”,要求吸氧、予“葡萄糖酸钙10mg、维生素C2.0g加入5%葡萄糖盐水中”静滴,“非那根”肌注,“开瑞坦”口服等抗过敏治疗,未见明显好转,为进一步整治2010年5月14日再次收住人院,入院后予患者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并予葡萄糖酸钙10mg抗过敏,辅以保胃等对症治,但皮损不能控制,5月17号根据病情加用甲强龙40mgivd,皮损消退后,甲强农逐渐减量至20mgivd,出院后改美卓乐口服;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患者自觉基本不痒,全身红斑消退,未见新发皮疹;医师建议出院以后慎用奥美拉唑、头孢匹胺等药物,寻找引起荨麻疹原因并避免接触以防止复发,患者于2010年5月24日出院,口服美卓乐一周后门诊复查,患者自诉除乏力外无其他不适,医师根据情况,让患者停服美卓乐;又经一周后,自觉睡眠佳,现身体基本恢复正常。

    图1 胃镜检查号:G10-8160:(→食道/残胃/残胃/肠腔)

    图2 胃镜检查号:麻注套AG10-8595:

    (→残胃/残胃/残胃/粘膜下注射后//粘膜下注射后/粘膜下注射后)

    2 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 两次入院体检情况:(1)住消化科时:T36.8,P82次/分,R16次/分,Bp150/90mmHg,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罗音,心律齐,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部彭隆,腹壁表浅静脉未见曲张、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全腹软,剑突下轻压痛,无反跳痛,无肌卫,肝脾触诊不满意,未触及腹部包块,Murphy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4次/分,双下肢不肿。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隐血、凝血四项及乙肝两对半均未见明显异常。生化全套示球蛋白18.30,肝功能、电介质、均未见明显异常。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排除手术禁忌。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发热畏寒、恶心呕吐呕血、便血等不适;(2)住皮肤科时:除(1)外,躯干、四肢可见大片红斑,风团,伴有剧痒,皮肤划痕症阳性。

    3 临床诊断 残胃多发性息肉,残胃炎。如图1、2所示。

    4 病理诊断 病理检查号1010773,残胃息肉(送检4枚):增生性息肉(有极小处粘膜肠化,有急性活动),如图3。[1]在《诊断病理学》,胃肿瘤及瘤样病变中,增生性(再生性)息肉来自增生的腺上皮,体积一般较小,直径1cm左右,常为多发,有蒂或广基。表面光滑,略呈表皮局限性分叶状。多发的增生性息肉常集中于胃体胃窦交界处。光镜下,息肉表面为肥大的腺窝上皮构成的大型腺管,中心部位为增生的幽门腺或胃体腺,夹杂血管纤维平滑肌组织深部腺体常呈囊性扩张。增生的腺上皮无不典型性,有些增生性息肉中心可见由表面上皮内褶成。[2]在《诊断病理学》,荨麻疹中,荨麻疹这是由各种内源性或外源性因素引起的皮肤及/或粘膜过敏性丘疹、水疱、局限性水肿或风团块为主要特点的疾患。常伴有剧痒,少数患者有不同程度发热、关节痛、恶心、呕吐、腹泻、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临床上可分为不同的亚型,如寒冷性、日光性、水源性、胆碱能性以及食物性或蛋白胨性荨麻疹等。从发病上可分为变态反应及非变态反应两种。变态反应者属于Ⅰ及Ⅲ型,尤其以Ⅰ型为主。诊断主要根据是:临床上表现为有剧痒的风团或疱疹;组织学上显示为真皮显著水肿、血管扩张以及多少不一的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侵润。少数荨麻疹病例中嗜中性粒细胞侵润较明显,只有少数嗜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有人称此种病例为嗜中性粒细胞性荨麻疹。此型荨麻疹要注意与荨麻疹性血管炎鉴别。前者无中性粒细胞核尘、纤维素沉着、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及红细胞外渗等。

    图3 病理检查号1010773

    5 治疗 于2010年5月4日残胃多发性息肉”EMR +APC”术,术程顺利,套切4枚息肉送检病理。术后予禁食12小时、头孢匹安纳抗炎、速宁止血、静脉营养等对症支持,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发热畏寒、恶心呕吐、便血等不适,自输液仅感皮肤瘙痒,后引起的荨麻疹 治疗:予葡萄糖酸钙10mg抗过敏,辅以保胃等对症治,但皮损不能控制,根据病情加用甲强龙40mgivd,皮损消退后,甲强农逐渐减量至20mgivd,出院后改美卓乐口服;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患者自觉基本不痒,全身红斑消退,未见新发皮疹;目前基本治愈。

    6 讨论[3] 消化道息肉是消化道局部隆起性病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001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