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A版》 > 2012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193187
高血压病人的人格特征、情绪特征及其相互关系(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1日 郭淑娟
第1页

    参见附件(5975KB,4页)。

     [摘要]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的人格特征,情绪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44名高血压患者和非高血压患者进行了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最终有效问卷221份,其中111名非高血压者构成对照组,110名高血压患者构成高血压组。结果 本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的人格特征上具有高神经质、较内向和高精神质,情绪上具有高焦虑的特点。结论 (1)高血压患者具有高神经质、高内向性和高精神质的人格特征。(2)高血压病患者具有高焦虑的情绪特点。(3)高血压病患者的人格特征与情绪模式可能存在相互作用。

    [关键词] 高血压; 人格特征; 情绪; 相互作用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2-216-04

    1 引言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和生活方式剧变的时期,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精神越来越紧张,同时伴随着一系列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不均衡的膳食、过度吸烟与过量饮酒、缺乏体力活动和心理压力的增加等等,这些因素导致了我国高血压患者的数量比以往有了明显的上升。2002年全国普查资料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全国约有1.6亿的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和多发病,已成为我国人群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不仅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功能障碍,也是脑卒中、冠人中约35%患有高血压。当前该群体又有了新的扩展。高血压病是一种典型的心身疾病,它具有渐进性、长周期、病因复杂等特征。研究发现,心理、人格心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中老年人中常见高血压患者。据不完全统计,我国65岁以上老年的异常是导致机体血压调节功能紊乱的重要因素,高血压患者似乎存在着独特的人格特征和情绪特点。本研究试图以人格测验和情绪自评为手段,考察高血压患者的独特人格特征和情绪特点,以期为高血压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意见。

    2 文献综述

    2.1 高血压病 身心疾病指有形态上的基础,在生理机能或组织结构上有具体而明确损害,但找不到确切的生理原因的疾病。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血压患者明显增多。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比例总体上呈明显上升趋势:1959年为5.1%,1979年为7.73%,1991年为11.88%,高血压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其独立致病的相对危险为3.4,人群归因危险百分比为35%。高血压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地危害着人类健康,尤其是对城市居民的影响更大。有资料表明,我国城市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6-10%,城市脑力劳动者可高达15.8%。老年人高血压占高血压患者60%-70%。在心血管病事件中,36.1%可归因于高血压病。卫生部公布的第三次全国居民死因调查显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导致城乡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心(脑)血管病排序第一。高血压病巳被公认为典型的心身疾病,其心理一社会致病因素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2.1.1 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及分类 高血压是一种由多基因遗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而产生的以动脉血压升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是人体神经活动受阻,引起的大脑皮层及皮层下血管运动神经系统的调节障碍,以致全身小动脉痉挛,产生的动脉血压增高。继而导致肾血管痉挛而造成肾缺血引起一系列体液变化,人体内分泌液参与这一复杂的反应过程,造成全身内分泌的减少或流失,从而逐渐促成全身小动脉的硬化,这些病变部位又向大脑皮层发出病理性冲击,促使皮层功能紊乱,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了这一慢性病的形成,而且是由轻到重—从临界血压到三期(重型)血压。

    成人理想血压为收缩<120mmHg、舒张压<80mmHg,正常血压为收缩压<130mmHg、舒张压<85mmHg,正常高值为收缩压<85-89mmHg。18岁以上成年人高血压定义为:在未服用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目前正服用抗高血压药物,即使血压已低于140/90mmHg,诊断为高血压。有调查发现在65岁-85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占62.2%;而舒张压>90mmHg的只占8.2%。按病因种类,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中约90%为原发性高血压,约10%为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即高血压病,临床上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继发性高血压:是指继发于某一种疾病或某一种原因之后发生的血压升高,其中大多数可通过手术等治疗技术去除病因而使其高血压得到治愈。

    2.1.2 高血压病病因及影响因素 引发血压升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人的血压可以随着摄盐量、体位、姿势、运动、疼痛、噪音、情绪应激、吸烟、饮食、冷热、环境改变、谈话内容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现代医学的发展越来越重视生命环境的紧张刺激与人格特征在原发性高血压病中的重要作用。(1)遗传与基因因素:高血压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据估计人群中至少20%-40%的血压变异是遗传决定的。流行病学研究提示高血压发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双亲无高血压、一方有高血压或双亲有高血压,其子女高血压发生几率分别为3%、28%、46%。单卵双生的同胞血压一致性较双卵双生同胞更为明显。高血压病被认为是一种多基因疾病,那些已知或可能参与高血压病发病过程的基因称为高血压病的候选基因,据推测可能有5-8种。(2)环境因素:高血压可能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体重超重、膳食中高盐、中度以上饮酒、吸烟、社会心理因素等与高血压的发病密切相关。在环境因素中,心理社会因素在高血压的发病和进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心理 因素不但可促进处在高血压前状态下(120-139/80-89mmHg)的人群在未来发展成为高血压的危险增大,而且使这类人群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危险也增加。(3)相关因素:生物学上,高血压病一般表现为与年龄、性别、体型等有密切的联系。研究显示,高血压病的患病率与年龄呈正比关系。随着年龄的增大,动脉管壁中的弹性纤维逐步变性,主动脉与大动脉的口径逐步变大,容量增大,扩张性变小,缓冲血压的能力减弱,继发生理退化性的血压改变。在血压数值上,随着年龄的增长,收缩压也逐步抬高,但舒张压的抬高多于55岁左右达到高峰后开始下降 ,导致脉压升高。结束了既往认为伴随年龄增长的血压增高是老年人为维持组织灌注的代偿机制或是伴随进行性动脉硬化的自然表现的观点。在性别上,女性更年期前患病率低于男性,更年期后高于男性。在体型上,肥胖,特别是中心型肥胖与高血压病的患病率正相关。

    2.1.3 高血压病的危害 高血压病是一个长期逐渐进展的慢性疾病,患者常有头晕、头痛、心慌、失眠等症状,如不能及时治疗,高血压最终将导致心、脑、肾和血管病变等一系列严重威胁生命与健康的并发症。在我国,高血压病的主要直接并发症是脑血管病,尤其是脑出血。另外,高血压还可导致心、脑、肾和血管多种病变,发生左心室肥厚、充血性心力衰竭、主动脉夹层、慢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威胁生命与健康的并发症。高血压发展到晚期常并发脑溢血、脑栓塞、冠心病和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威胁生命的心脑血管的并发症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5975KB,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