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眼科 > 屈光不正
编号:13778653
外伤性屈光不正31例临床治疗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0年5月1日 《中国健康月刊》 20105
     【中图分类号】R778【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5-052-01

    外伤性屈光不正是继发于眼球震荡伤后常见的病理变化,临床上往往只注意外伤所致的其它眼部表现,常忽略屈光改变,现将我科收治的31例整理分析如下:

    (一)一般资料:31例中男22例,女9例。年龄10-20岁2例,21-30岁21例,31-50岁8例。右眼14例,左眼17例。

    (二)致伤原因:以日常生活伤居首位,其中拳击伤15例,足球击伤4例,工业伤7例,其它损伤5例。

    (三)眼部损害:31例中均有其它眼部损害,眼睑挫伤16例,睑皮肤裂伤6例,角膜上皮擦伤7例,前房积血4例,前房变浅1例,外伤性散瞳5例挫伤性低眼压1例,玻璃体积血3例,脉络膜岀血1例。

, 百拇医药     (四)视力情况:31例中,受伤前除4例有轻度近视外,其余视力均正常,受伤后裸眼视力4例为轻度下降(0.7-0.9),12例为中度下降(0.4-0.6),15例为重度下降低于0.3.水肿岀血部分吸收后原瞳孔检影,矫正视力均可提高,30例(96.8%)达正常,1例矫正视力为0.6者是高度近视散光,10例用阿托品散瞳3天,8例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6例达正常),2例不变。

    (五)屈光状态:31例中远视2例(6.5%)为+1.00-+2.00D复性远视散光,近视29例(93.5%),其中24例(77.4%)屈光度为-1.00~-2.00D,3例(9.7%)屈光度为-2.25~-3.00D,1例(3.2%)屈光度为-3.25~4.00D,1例(3.2%)单纯近视散光为-4.50DC × 90°,10例睫状肌麻痹后检影,6例降至0.25-0.5D,2例屈光度降至>-1.00D,2例不变。

    (六)视力恢复时间:10例散瞳者除外,9例半个月以内恢复,9例半月-一月恢复,2例三个月以上恢复,1例高度散光者半年屈光度无变化。
, 百拇医药
    讨论

    眼球遭受外力冲击时,通过眼内流体传导及眶壁的反冲击使眼内组织发生震荡,可引起眼的屈光变化即所谓外伤性近视或远视,因发生眼外伤后,临床症状常被掩盖故容易被忽略,本组病例中全部伴有其他眼部损伤,有的达5种之多,近半数病例视力重度下降,所以对眼外伤患者应常规进行视力及屈光检查。

    外伤性远视临床比较少见,多伴有睫状体损伤及前房角后退,通常可引起2-3D的远视,本组仅有2例(6.5%),1例患者伴有前房岀血,挫伤性低眼压,外伤性散瞳,岀血吸收后发现复性远视散光,+1.50DS+0.50DC×80°矫正1.0,保守治疗1个月后眼压恢复,屈光度降至+0.25D,视力恢复,睫状体上皮脱离后继发房水分泌减少是造成眼压过低的主要原因,说明本例远视与睫状体损伤有关。

    外伤性近视是继发于眼球震荡伤后最常见的屈光变化,本组29例占97.3%,Duke Elder认为绝大多数外伤性近视患者是由于震荡伤后刺激了睫状体或第三颅神经,使睫状肌痉挛晶体变凸,这种由于调节痉挛所引起的近视一般在-1.00D~4.00D范围内,而且是暂时性的,多在一个月内恢复,若伴有其他因素可持续一年左右,用阿托品可使其消失,有时健眼也可发生调节痉挛,本组中28例(97%)为暂时性近视,其中8%的病例1个月屈光度及视力恢复至受伤前水平,10例给予麻痹睫状肌治疗裸眼视力8例提高,2例不变,其中两例键眼也发生了与伤眼相应的近视屈光变化,阿托品点眼2天后恢复,全部病人在阿托品作用减弱后视力及屈光度均有波动,说明外伤所致的睫状肌痉挛力量较强。麻痹睫状肌无效者可能由于睫状肌水肿或挫伤后晶体虹膜隔前移造成近视,本文1例前房变浅,以后随病情好转近视减轻,三个月后视力恢复。

    眼挫伤后睫状小带损伤导致晶体屈光率增加而出现近视,本文1例睫状小带部分断裂而晶体仍位于后凹内产生了-4.50DS×90°的高度散光,至今已有半年散光度数无减,此种睫状小带损伤所致的近视是不可逆性的。

    总之,震荡伤引起的屈光改变比较常见,是外伤后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应该重视,以免发生漏诊或误诊。

    参考文献

    1.何守志:临床眼科学

    2.实用眼科杂志

    (责任审校:王晓凡), http://www.100md.com(李 宁)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眼科 > 屈光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