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 > 20105
编号:13778667
电子内窥镜治疗胃息肉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5月1日 《中国健康月刊》 20105
     【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下切除胃息肉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60例胃息肉患者共67枚胃息肉进行高频电切除术或活检钳钳除术。结果 60例共67枚胃息肉,一次切除55例,5例分次切除,治愈率为100%,本组未发现出血或穿孔等并发症。6,12月随访病例分别为47,36例,均未发现有复发。结论 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有蒂或无蒂大息肉是安全有效的,患者痛苦小,恢复快。

    【关键词】胃息肉;高频电息肉切除术;电子内窥镜;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573.5【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5-068-01

    对于经胃镜检查有胃息肉的病例,以前因技术和条件的限制,临床医师常常建议随访观察,和/或给予内科保守治疗,仅对一些较大的胃息肉建议外科手术治疗,但其癌变倾向,一直是临床上所担忧的问题。近年来,随着上消化道内窥镜技术的发展和一些辅助医疗器械的采购,这一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我院自2002年1月-2009年12月,在选择性上消化道电子内窥镜检查中,发现胃息肉60例,全部给予摘除或切除术,现报道如下。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本组60例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15-70岁,平均35.2岁。其中8例伴浅表糜烂性胃炎,5例伴隆起糜烂性胃炎,4例伴十二指肠息肉。主要临床表现有:上腹及脐周隐痛32例,上腹不适16例,食欲不振9例,黑便8例,贫血5例。60例患者共发现息肉67枚,单发息肉55例,2枚息肉3例,3枚息肉2例;无蒂息肉11枚,有蒂息肉56枚;胃息肉<0.5cm者8枚,0.5cm~1.0cm者24枚,1.0cm~2.0cm者30枚,>2.0cm者5枚。息肉位于胃窦者46例,胃体者12例,胃底2例;息肉位于小弯侧者20枚,大弯侧者17枚,后壁者12枚,前壁者16枚,胃底垂直部者2枚。

    2 器械与方法

    内镜采用PANTAX3300型电子内窥镜,辅助器械为高频电脉冲发生器,圈套器,活检钳,抓钳等。术前准备基本同内镜检查,常规检查出凝血时间及血小板,术前均作检查除外恶变。对8枚<0.5cm的息肉用单纯活检钳分次钳除,此时钳取部位可有少许渗血,可采用经内镜局部喷洒8mg%去甲肾上腺素溶液可止血;对24枚0.5cm~1.0cm的息肉,视其表面突出胃粘膜的程度,若较表浅者可选用高频电电凝灼除,若隆起较明显者应用高频电切除;对30枚1.0cm~2.0cm的息肉一般均可采用高频电切除;对胃息肉>2.0cm者不能一次完全圈套住,采用多块高频电切除法;对于球形,半球形,丘状的广基息肉,假蒂或无蒂息肉,可先在病变基底部粘膜下层分点注射0.1mg%去甲肾上腺素溶液,使病变明显隆起,然后在内镜下圈套高频电切除。切下之息肉用抓钳等随镜身带出,所有息肉均送病理检查。
, 百拇医药
    3 结果

    60例共67枚胃息肉,一次切除47例,5例分次切除,其中8例由活检钳钳除者伤口有少许渗血,均经内镜局部喷洒8mg%去甲肾上腺素溶液而止血,无一例有明显出血,穿孔等并发症。6,12月随访病例分别为42,32例,均未发现有复发。67枚胃息肉经病理切片检查,按Morson分类,腺瘤性息肉32枚,炎性息肉19枚,增生性息肉16枚。67枚息肉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异型增生,以Ⅰ级为多,有52枚,Ⅱ级有13枚,无Ⅲ级病变。

    4 讨论

    胃息肉为常见的消化道息肉,仅靠非内镜检查手段很难发现,行纤维内窥镜检查是确诊息肉的可靠方法,结合活检及摘除息肉,可判断其组织学性质。内镜下观察,本组以广基息肉为多(30/67),其次为有蒂息肉(24/67)及隆起型息肉(13/67)。息肉的形态亦多样,球形居多(29/67),半球形22枚,丘状9枚,乳头状5枚,其他2枚。息肉的色泽多呈暗红色,淡红色或与周围胃粘膜相同,少数有表面糜烂或渗血。胃息肉应与胃粘膜结节样增生进行鉴别,后者粘膜上有多数小结节样隆起,可有十几或几十个,半球形,界限清楚,边缘整齐,一般直径0.2~0.4cm,表面光滑,质软,大多数色泽较周围粘膜苍白,周围粘膜多有充血水肿,无糜烂及溃疡,病理变化结节主要由增生的淋巴细胞所构成,位于固有膜内,可有明显的生发中心形成,结节表面为粘膜被覆上皮和腺体。胃息肉虽较少见,但在内镜下一经发现,有摘除的必要性。一般认为腺瘤性息肉有癌变的可能,须积极摘除;文献报道内镜活检随访增生性息肉5~12年,亦有数量,体积,形态和组织学的变化,随着息肉体积的增大,由增生性息肉演变成腺瘤性伴重度异型细胞增生性息肉。另外,胃息肉也可能给患者带来一些消化道症状,如上腹隐痛,上腹不适,甚至黑便等。所以认为,凡胃镜检查时发现的胃息肉,有条件的应尽量行内镜下摘除。胃息肉摘除术后出血是最主要的并发症,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圈套器收缩过快,用力过猛,广基息肉切割面积过大及凝血机制障碍等,本组术后未发生显性出血,仅创面少量渗血,用8mg%去甲肾上腺素溶液局部喷洒即可收良效,对凝血机制障碍者,术前应予以纠正。穿孔为息肉摘除术后另一并发症,本组虽未发生,但也应慎重,曾有报道在息肉摘除时因胃蠕动强烈而造成穿孔的病例,故在息肉摘除时应充分给予患者解痉镇静,以减少蠕动。操作中如遇胃强烈蠕动或视野不清时,应暂停操作,待视野清晰后再行切割,以免发生意外。

    (责任审校:张瑞川), 百拇医药(柳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