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 > 2010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294348
小细胞肺癌的CT诊断价值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10年8月1日 廖小阳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讨论小细胞肺癌的CT表现、诊断途径及分型。方法 选取我院2006年2月~2010年1月的小细胞肺癌患者32例,通过对患者的CT表现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小细胞肺癌的CT表现与病理检查的关系。结果 肺门、肺内肿块及纵膈淋巴结的广泛肿大,小细胞肺癌的CT表现较为明显,诊断符合率可达到78.1%,后通过经皮穿刺活检,阳性率可达到93.8%。结论螺旋CT结合经皮穿刺活检是诊断并确诊小细胞肺癌的主要诊断方法。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 CT诊断 CT表现

    【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8-044-02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肺部肿瘤,其发病率在肺癌中占20%~30%【1】。这种肿瘤发展很快,预后较差,通常以血行和淋巴管转移为主。近年来小细胞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尽早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延缓患者的病情、减轻病人的痛苦、延长病人的生命。所以小细胞肺癌的早期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探讨CT表现在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提高小细胞肺癌的早期诊断率,现对我院32例小细胞肺癌进行回顾性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32例小细胞肺癌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例。年龄在32~4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岁,病程在20天~2年之间,平均6个月。其中经术后确诊者12例,经皮穿刺活检者30例,少数患者是经过多项检查后才确诊的,多数患者是经反复检查才得以确诊。根据术后的标本检查,结合影像学资料(本处主要是CT检查),小细胞肺癌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周围肿块型和中央型。

    1.2 方法:我院CT机器为美国GE—Prospered—AI型螺旋CT,检查扫描层厚、层间距均为10mm扫描【2】,其中部分病例实行病变层面的薄层(1~3mm)扫描图像的重建和增强CT扫描。

    2.结果

    本组讨论的患者中,周围肿块型共计10例,中央型22例。32例患者中经过CT检查、CT结合经皮穿刺活检确诊、经皮穿刺活检检查阳性结果见表1。

    2.1周围肿块型:本组10例患者在其CT图像中均可发现4级以下支气管源性肿块,其中直径≥5cm者6例,表现为肿块的边缘比较光滑,类似良性肿瘤表现者,其表现为:周围血管集束征阳性并可以推移,有3例被误诊为良性病变。在CT薄层扫描重建图像后,增强效应阳性(CT值上升了30HU以上)患者2例,在同侧纵膈或者肺门的淋巴结肿大者5例,在患者术后取病理观察中,可见肿块已穿透支气管壁并开始向周围组织侵犯迹象,镜检癌细胞呈现堆积性生长、并有周围肺组织受到压迫出现肺不张的表现,但未见到渗出性改变。在本组10例患者中有1例在术前诊断明确,其余9例均为CT结合经皮穿刺活检证实。

    2.2中央型:中央型小细胞肺癌的CT图像表现为纵膈、肺门肿块者11例,其图像特点:广泛的纵膈、肺门淋巴结增大所形成的纵膈固定或者以支气管为中心的纺锤形肿块。其他11例无明显肺门肿块表现,但可见肺门周围的支气管和血管的纹理增加、增浓现象,在CT的薄层扫描中可见到支气管壁增厚者10例,杵状增粗者4例,支气管壁毛糙者6例,此外还有少数病例伴有阻塞性肺炎和肺不张的表现,在做薄层增强扫描情况下,可见到肿块与单一的淋巴结坏死,与肺癌类似。在对术后的标本观察时可见肿瘤皆起源于3级支气管以上,并沿支气管的管壁生长,以管壁外侧生长为主,造成支气管的管腔狭窄,但未阻塞支气管。与鳞癌、大细胞未分化癌、腺癌等肺癌相比,小细胞未分化癌虽然会出现广泛的纵膈、肺门的淋巴结转移,但是出现完全性肺不张的情况较少,且肺泡壁的结构往往不会破坏。起源于段支气管的小细胞肺癌的表现较特殊,其癌肿可以沿着支气管壁的横向和纵向生长,从而形成纺锤肿块。

    3、讨论

    3.1中央型小细胞肺癌 中央型SCLC约占SCLC的80%,易发生淋巴转移和血行转移,在CT诊断中需与以下几种疾病相鉴别【3】:①中央型NSCLC,阻塞性肺气肿、肺不张、肺炎较为多见,且患者的年龄偏大,病理多为鳞癌。②纵膈淋巴瘤:两侧上纵膈多呈波浪状增宽是在平片中的表现,CT多表现为前纵隔呈弥漫性的软组织肿块,但在肺门处的淋巴结肿大不明显,而且肺内的浸润灶不很明显。③结节病:表现在两侧肺门的淋巴结呈对称性的肿大,而当肺内出现病变时,则肺门的淋巴结会减小,且本病的病程较长,症状轻,临床上不难鉴别 。

    3.2周围型小细胞肺癌周围型SCLC的特点是病灶较小、转移早、征象少,但是该种类型在CT上的表现不如中央型SCLC明显,不具备特异性,因此在临床上确诊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做病理检查,经综合分析各类征象会提高临床的诊断水平。

    SCLC在CT的表现上有一定的特征【4】,如果能够对CT表现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并能结合临床表现及其生物学特点,可以对大部分患者做出诊断或提出疑诊,再进一步结合CT导向的经皮穿刺活检,可以进一步提高SCLC的诊断率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09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