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 > 2010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2293740
社区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期行为干预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1月1日 陈 慎 刘 毅 归 萍
第1页

    参见附件。

     随着社会的进步,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在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的同时,国民文化、卫生和健康知识水平尚未能完全跟上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脂肪消耗逐年上升,人们对危害身体健康的生活方式还缺乏普遍的认识;同时工作紧张,生活节奏加快,超重、肥胖的人越来越多,2/3以上的成年人存在患冠状动脉病的危险因子,心血管病已经成为我国第一死亡率的疾病,造成的社会和个人严重的经济负担。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二、三级医院救治,病情相对稳定后,回到家中进行康复。社区医生在接到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报病卡后,定期上门随访,对患者进行基本资料的采集、体格检查、生活方式的指导、心理的疏导,并对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这两个高危因素的患者以及有胸痛的患者进行进一步的随访,对易发因素加以防范,以巩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远期效果,有效降低复发率[ 1]。本研究旨在提高社区干预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上海市杨浦区殷行社区患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共149人,均由杨浦区二、三级医院确诊,符合WHO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其中男性98人,女性51人,年龄在29岁~95岁,男性平均年龄67岁,女性平均年龄79岁。

    1.2方法:收集与患者相关资料如下: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患者发病次数;患者文化程度及职业;一般生理、心理状况;对本病的认识与了解程度;与社会、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等。根据所收集的资料评估个体存在问题,认真分析每一例患者,找出存在的不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评估病人的危险因素情况:如不良生活习惯、吸烟、大量饮酒、肥胖、缺乏运动、高血压、糖尿病、是否为A 型性格。了解患者对所患疾病的预防、治疗、用药知识。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确定切实可行的行为干预的内容及健康生活方式。指导病人改善不良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均衡饮食;适量运动。进行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控制高血压,控制糖尿病,服用标准的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阿司匹林、他汀类降脂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β-受体阻滞剂) 。并在随访过程中对患者的症状缓解进行评估。

    1.3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百分率描述。

    2 结果

    2.1 心肌梗死患者的基本特征在这149例患者中,男性为98人,60岁以下28人均为男性,在60~80岁年龄段43人,80岁以上为27人;而女性为51人,年龄段集中在60岁以上,60~80岁以下为24人,80岁以上为27人。60岁以下男女差异显著,80岁以下男女也存在明显差异,而80岁以上,则性别无差异。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低,对本病的认识与了解程度越少。

    2.2 危险因素的评估 由于男性和女性发病年龄段的不同,生理、心理状态的差异,不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的表现比较见表1

    2.3 行为干预的影响患者的遵医行为影响行为干预对症状的改善,通过指导病人改善不良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情绪乐观,按时服用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控制血压、血糖,使患者的胸闷、气急、心慌症状得以改善,见表2。

    3 讨论

    3.1 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期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影响心肌梗死患者康复的相关危险因素很多,其中主要为不良饮食习惯、吸烟、大量饮酒、肥胖、缺乏运动、高血压、糖尿病、是否为A 型性格等,尤其是饮食习惯、A型性格和缺乏运动,是许多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做好危险因素的预防,有助于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和预后。心肌梗死患者在院外的心脏康复,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3.2 社区医生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是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期行为干预的重要手段:患者在住院期间均进行了院内的健康教育,对本病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为患者提供个体最佳健康教育指导,普及疾病相关知识,使患者对冠心病、心肌梗死有较正确认识,掌握本病相关知识。社区行为干预,有助于患者及其家庭养成良好的行为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让患者学会了科学有效地控制、预防疾病相关因素和方法。

    3.3 社区全科医生的干预是患者遵医行为的有效保证:但在社区康复期,社区全科医生的家庭访视对患者遵医行为的增强起到一定的作用。由于AMI 病人疗程长,病情易反复,须坚持长期服药,极易使病人产生抑郁、懈怠情绪。还有一部分病人在遵医方面存在各种困难,例如家庭成员的不配合、经济困难、意志薄弱等,致使病人不能严格遵医。社区医生行为干预可及时提醒和帮助病人遵医,提高病人的遵医率,减少再入院次数,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3.4 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期的药物治疗的影响: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性期经抢救和PCI术治疗后,需规则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降脂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同时为了控制高血压、糖尿病,还需服用降压降糖药等。患者及其家庭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在短时期服用了这些药物后,逐渐开始自行减少药物种类,这种服药方式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再次发生。因此,作为行为干预内容之一,全科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经济条件,为患者合理选择预防性药物治疗的方案。

    3.5 健康自我管理是行为干预的体现:情绪障碍是影响心肌梗死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病人的不良情绪和心理应激对病情反复发作起着重要作用。患者的焦虑情绪反应引起交感神经兴奋,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释放过多的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导致血中脂质增高、血小板聚集、粘度增高、血管收缩,加重心肌缺血缺氧[ 3]

    由于心肌梗死患者多数属于A型性格,遇事易冲动、激惹,患病后情绪波动大,适时的心理疏导和家人的关心,有助于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和预后。鼓励患者参加健康自我管理小组,每月组织1~2次活动,加强患者之间的互动交流,通过面对面的医患沟通,督促定期复查。不仅运用专业的医学知识,还需要有效的心理疏导,减轻精神压力,循序渐进,使患者逐步认识并接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057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