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 > 2010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2293408
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膳食设计(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2月1日 王 蓉 刘 斌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缺铁和缺铁性贫血已成为严重的世界性营养问题,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铁作为人体新陈代谢所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在人体细胞生长、繁殖、生物氧化及生物转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人们在日常膳食中要注意铁的适当摄入,提高机体机能。本文就缺铁性贫血患者从补充食物中铁的供给量着手,增加蛋白质、铁、维生素A、维生素B12、维生素C和适量的铜,同时注意调理脾胃,帮助营养的吸收,从而设计成膳食平衡、营养合理的营养食谱。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营养;膳食设计

    【中图分类号】R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2-0046-02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简称IDA)是由于体内铁元素缺乏,影响血红蛋白的形成而引起的最常见贫血,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为典型表现。IDA也是机体铁缺乏的最终表现[1],是由于机体对铁的需要增加,或机体对铁的吸收、利用障碍而引起的一种营养性贫血,是全球常见的营养问题之一。

    目前,全世界患缺铁性贫血的人口已经超过7亿[2],大约有20%~5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铁缺乏[3]。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发现,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为:男性10%,女性40%,儿童50%。由于儿童期生长速度较快,对铁的需要量大而供给不足,妇女月经期的失血,我国报道以妇女和儿童的发病率最高[4]。在发展中国家,估计有30%~40%的幼儿和育龄妇女缺铁[5]。因此充分了解缺铁性贫血的现状,有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为其设计营养膳食,对防治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尤为重要。

    1 铁的作用

    铁元素是人体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负责氧和二氧化碳的运输,对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在人体内,70%的铁存在于身体血液的血红蛋白中,是氧和许多酶的载体,其余的铁一部分以储藏铁的形式存在,另一部分参与人体组织构成、氧化酶的形成等[6],在人体氧气运转中起核心作用。缺铁会使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降低,导致供氧不足引发心脑血管意外或猝死。因此一旦食物中铁含量不足,就有引起其贫血及其他各种疾病的危险。

    2 缺铁性贫血的预防措施

    长期以来,国内外主要是以硫酸亚铁及其衍生制剂作为补铁剂来治疗缺铁性贫血。但是这种方法副作用大,患者常因难以坚持而使缺铁性贫血长期得不到很好的防治。营养学家和医学家认为,防治缺铁性贫血的最好方法是调整饮食[7]

    按照中国营养学会的建议,女性应当每日摄取20mg铁,男性应当每日摄取15mg铁。通过配制合理的营养餐来调整饮食,在日常饮食的过程中就能补铁补血,既切实有效又方便易行,而且无任何副作用。人体外源性铁的来源主要是食物,经常合理搭配食用含铁量高的食品如木耳、芹菜、菠菜、猪血、黑枣、动物肝脏、深海鱼等便可基本满足人体对铁的需求。

    因此,缺铁性贫血的有效预防措施就是为缺铁性贫血人群提供含铁更加丰富、消化吸收率高的食物,并将其合理搭配,改变膳食结构,以保证他们对铁的需要。

    3 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营养需求及饮食原则

    3.1 营养需求。缺铁性贫血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平衡的膳食,除铁的摄入与吸收利用外,还应考虑其它造血原料是否充足[8]

    3.1.1 铁:铁是制造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部分临床医生认为铁缺乏的原因主要是膳食铁含量的不足,因此一直把预防缺铁性贫血的重点放在补铁上,实际上预防缺铁性贫血不应单纯强调增加铁的摄取量,而应重视提高人体对铁的生物利用率[9]

    3.1.2 蛋白质:蛋白质是人体一切组织的建筑材料,也是构成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的主要成分。而且在消化过程中所释放的胱氨酸、半胱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等氨基酸和多肽在提高铁吸收率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10]。因此应补充充足的蛋白质,尤其是优质蛋白,这样既可以促进铁的吸收,又可以为人体合成血红蛋白提供必须的材料。

    3.1.3 维生素A:维生素A可以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它与铁形成复合物,使铁在小肠内成为可溶解性铁,防止了植酸和多酚类物质对铁吸收的抑制作用[3]。维生素A作为一种辅助因子,还参与运铁蛋白糖基的合成。

    3.1.4 B族维生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B12是机体中黄素酶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会影响到体内铁的吸收,从而导致缺铁性贫血发生率增高[10]。维生素B12是红细胞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3.1.5 维生素C:维生素C对防治缺铁性贫血十分重要。铁是红细胞成熟阶段中血红蛋白形成所必需的物质,维生素C虽不参与血红蛋白的形成过程,但维生素C是一种还原剂,可使铁处于低价态,随食物到达小肠保持其可溶性以促进铁的吸收[1]。目前研究表明,若在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柠檬汁、橘子汁的同时摄入富含铁的蔬菜,人体铁的吸收率可以增加2~3倍。增加膳食中的维生素C,以提高铁的生物利用率,是改善人群铁营养状况,防治铁缺乏的一条重要途径。

    3.1.6 铜:铜参与红细胞中铜蛋白的组成,与铁有相互依赖的关系,是体内铁元素吸收、利用、运转及红细胞组成等生理代谢的催化剂。因此如果缺少它,就会导致造血机能发生障碍。

    3.2 饮食原则:铁缺乏的原因,除慢性失血、吸收障碍和需要量增加等病理和生理性因素外,从营养学角度看则是由于饮食铁含量不足造成的。而饮食补铁的关键则在于提高铁的摄入量。因此在日常饮食中应注意一些事项:

    3.2.1 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偏食、挑食等。对长期偏食和素食的人,要进行营养宣教,改变其不良的饮食习惯,不盲目节食。

    3.2.2 进食多样化,食物搭配合理,保证摄取全面、均衡的营养。

    3.2.3 多吃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瘦肉和豆类等。像鲑鱼和金枪鱼等鱼背发黑的鱼肉含有大量的铁质,是预防贫血的有益食品[11]

    3.2.4 补充维生素C,摄入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多食水果蔬菜以促进铁的吸收。

    3.2.5 补充充足的蛋白质,特别是优质蛋白,如鸡蛋、瘦肉等。

    3.2.6 使用铁锅炊具,对预防和纠正缺铁性贫血有益。

    3.2.7 不常饮浓茶、咖啡或苏打水。茶叶中含有的鞣酸、草酸以及咖啡和茶叶中的咖啡因,均会抑制与影响食物中铁的吸收;苏打水类的碱性饮料也不利于铁的吸收;吃过多的布丁、冰淇淋,也会阻碍人体对铁的吸收。

    3.2.8 少吃生冷及性寒的食物。女性经期最好避免进食生冷寒凉的食物,如冰镇的饮料及冰淇淋等,它们会导致血寒凝滞、气血不通。

    3.2.9 少吃辛辣类食物。辛辣类食物如辣椒、胡椒等应少吃,它们会增加出血量。

    3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57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