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 > 2011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2293074
强捻转短留针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落枕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月1日 黄元玲 刘慎义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落枕穴、后溪穴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落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落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采用强捻转的手法并短时间留针针刺落枕穴、后溪穴配合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34例,单独采用推拿手法治疗。对2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2.6%,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治愈率为35.3%,总有效率为82.4%。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针刺落枕穴、后溪穴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落枕,能迅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关键词】落枕;针灸疗法;推拿手法;落枕穴;后溪穴;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16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1-0041-01

    落枕又称失枕,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起病较急,疼痛较为剧烈。多由睡眠时头部姿势不当或枕头过高、过低、过硬、头颈过度偏转,使颈部肌肉痉挛所致;或局部肌肉局部受寒,或轻度扭伤所致。临床表现为睡眠后颈部出现疼痛,头常歪向患侧,活动欠利,不能自由活动旋转后颈等[1]。针灸推拿治疗落枕具有疗效好、患者乐于接受和无毒副作用等优点。笔者近年来采用强捻转短时间留针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该病6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落枕的诊断标准[2]:多在睡觉或急性扭伤后出现颈背部疼痛,多为一侧,头部转动受限,动则疼痛加剧,尤以向患侧扭转疼痛更加明显,甚至牵涉肩背部;头向患侧偏斜,不能自由旋转后仰;检查:颈活动受限,颈肌痉挛,触之如条索状,压痛明显。

    1.2 一般资料:68例均为我院门诊2010年1月~5月就诊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即分为2组。治疗组34例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最大45岁,最小14岁,平均25.7岁;对照组34例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最大42岁,最小14岁,平均26.9岁。病程最短2h,最长3d。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采用针刺落枕穴、后溪穴配合推拿手法治疗。

    2.1.1 针刺疗法取穴:落枕穴、后溪穴。刺法:患者取坐位,双手平置于桌上,掌心向下,手指并拢,局部常规消毒,选用0.30mmx40mm华佗牌不锈钢毫针。落枕穴由本穴向掌心方向斜刺,针感传至腕部和手指;后溪穴由本穴向合谷穴方向透刺,至局部有酸麻胀感,并逐渐向上肢放射,刺入深度为0.5~0.8寸,以大幅度捻针,100转/min,5min/次,使得气强烈,然后请病人活动颈部,也可由医者协助运动,幅度由小到大,留针15min。每日1次,3次为一疗程。出针后配合颈部推拿治疗。

    2.1.2 推拿手法治疗:患者坐位,头稍前屈,两上肢自然下垂。操作手法:①摩揉法,医者站立于患者身后,双手指螺纹面着附于颈项两侧,以腕力带动手指缓慢、有力、反复作划圆环绕动作,至温热感为宜;②捏拿法,既用拇、食、中三指在患侧作对称用力,反复捏拿痉挛的斜方肌及颈部肌块,至柔软为止;③点按法,以拇指指峰为支点,双手同时用力按压双侧风池穴、肩井穴1min;④滚动法,医者站立于患者侧方,用手背小指侧附着于患侧颈部,使腕关节作屈伸外旋的连续滚动约20次,以缓解捏拿疼痛感。以上操作1次/d。

    2.2 对照组:采用推拿手法治疗,方法同治疗组。

    3.1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痊愈:颈项部疼痛、酸胀消失,压痛点消失,颈部功能活动恢复正常。好转:颈项部疼痛减轻,颈部活动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善[3]。

    4 结果

    由表2可见,治疗组治愈率为62.6%,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治愈率为35.3%,总有效率为82.4%。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x2=3.98,P<0.05)。

    5 讨论

    落枕多因睡眠姿势不良,枕头过高或过低,使颈项一侧的肌群在长时间内受到过度牵拉或过度受压;或因颈项部着凉受寒,局部气血失调,经络受阻;或因颈部突然用力转向一侧,致使颈部一则肌群痉挛或扭伤;或因肩部负重过大过久,致使局部血运不畅,代谢产物滞留、造成受累肌群挛缩[4]。由于局部剧烈疼痛,可导致局部肌肉持续痉挛,形成恶性循环,使疼痛加剧。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颈部扭伤或睡眠姿势不良,枕头高低不适或局部感受风寒致气血凝滞,经络痹阻,气血流通失畅不通则痛。落枕穴是经外奇穴,治疗落枕的经验穴,有显著的活血通络,解痉镇痛作用,结合运动疗法可明显提高针刺疗效[5]。后溪通督脉,为八脉交会穴之一。后溪穴又为手太阳小肠经之输穴,“输主体重节痛”,常被用于治疗疼痛性病症。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同循行于颈部,而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又存在着流注关系,所谓“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故后溪穴能治疗落枕自不为怪,用之最当[6]。现代医学证明,手部穴位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灵敏度强,通过刺激释放神经递质可使大脑皮层抑制,降低大脑皮层对疼痛的感觉,从而提高疼痛阈值,阻断痛觉的恶性循环,达到镇痛的目的[7]

    针刺落枕穴、后溪穴能迅速消除炎症,缓解局部肌肉紧张,达到治疗的目的。颈部推拿对肌性和骨性落枕同样具有互补作用,尤其是病情较重的骨性落枕,在针灸的基础上运用摩揉、捏拿、点按、滚动四步按摩技巧的操作,促使痉挛的肌块消散,移位的关节恢复到正常的位置,达到“通则不痛”的治疗目的。因此,先针后按治法合理,显效快,患者易接受,其优点有:①单穴针刺,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少,轻症者可起到立竿见影效果;②按摩产生温热感,能驱散寒气、疏松组织、恢复关节功能位置;③较手法扳动安全;④避免口服药物、局贴膏药所致的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⑤经济实惠,节省费用。

    参考文献

    [1] 曹铁中,韩光,韩文东.松颈摇颈法治疗落枕30例[J].吉林中医药,2006,26(1):26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05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