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 > 2011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292522
不同程度二型呼吸衰竭患者静脉输液后拔针按压效果的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1日 邓建华 崔淑燕 李梦杰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不同程度二型呼吸衰竭患者静脉输液后拔针按压血管的效果。方法:对330例二型呼吸衰竭患者静脉输液住院患者,按血气分析PaCO2分成3组:A组PaCO2为51~80 mm Hg ;B组PaCO2为81~100 mm Hg;C组PaCO2为101mm Hg以上。相同按压方法按压4分钟,观察拔针后皮下淤血及出血发生率。结果三组皮下淤血及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0.9%,24%,39.5%。结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二型呼吸衰竭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易发生皮下淤血及出血,其呼衰程度越重越易发生,应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关键词】呼吸衰竭;静脉输液;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4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271-01

    静脉输液是目前临床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大部分住院患者通常采用的给药途径,拔针后按压不当会引起穿刺点出血、疼痛、皮下淤血,会增加患者对静脉输液的恐惧感等心理上的痛苦,也影响再次穿刺的成功率[1]。我们呼吸科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的住院患者较多,为此,我们选择2009年1~2011年1月33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二型呼吸衰竭患者静脉输液患者为研究对象,于输液完毕拔针后,按相同时间、方法按压,将不同程度二型呼吸衰竭患者静脉输液后拔针按压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呼吸科2009年1月~2011年1月住院的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急性期二型呼吸衰竭患者患者,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心电图、胸部X 线片等检查符合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二型呼吸衰竭患者诊断标准。共选择330例,其中男性210例。女性120例,年龄54~89岁,平均66. 2岁。血小板均正常,无贫血,对有意识障碍者除外,对有凝血异常者除外,均选择手背静脉按常规穿刺输液,用7号头皮针穿刺一次成功,输液中途无渗漏。

    1.2 方法:330例患者安血气分析PaCO2分成3组:A组PaCO2为51~80 mm Hg ;B组PaCO2为81~100 mm Hg;C组PaCO2为101mm Hg以上。输液完毕患者取平卧位,为避免患者自己按压不准确的因素,由指定护士负责拔针和按压血管,拔针时,护士左手拇指按压血管上方的一次性敷贴,右手拔针,同时左手拇指压迫皮肤针眼和血管针眼,每人次按压均4分钟。拔针后观察有无皮下淤血及出血,然后对各组穿刺后情况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予以比较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研究数据采用SPSS 13. 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三组出现皮下淤血及出血的情况见表1。随着PaCO2的增高,皮下出血和淤血的发生率亦增高(P<0.05)。

    3 讨论

    静脉输液后压迫止血仍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止血方法。它是利用物理的方法压迫针眼处促使损伤的血管闭合,阻止血液流出,然后是血小板的聚集,凝血因子参与凝血,内源性的凝血过程被启动,这是个复杂的化学过程,需要充分的时间。关于按压时间,一般输液患者临床按压3~5分钟。关于按压时间的依据,人们多引自正常人的出、凝血时间,正常人的出血时间为3分钟,凝血时间为3~5分钟,其实除凝血因素外还有其他因素,如所穿刺血管的静脉压、血管的弹性、血管损伤的程度,及出凝血异常等。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二型呼吸衰竭患者和其他输液患者有着不同之处,虽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二型呼吸衰竭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但是其还存在右心衰竭,及高碳酸血症,右心衰竭时静脉充盈,手背静脉及其他浅表静脉充盈,静脉压可增高[2],这是拔针后易出血的原因之一;患者二型呼吸衰竭时高碳酸血症,可致浅表静脉充血,其呼吸衰竭程度越重,这种表现也越重,也是拔针后易形成淤血的原因;COPD患者的炎症可以产生全身性影响,其可促进血管硬化的发生,也是拔针后易出血的原因之一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8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