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 > 2011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2291519
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32例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1日 陈慧敏 王晓兰 罗勇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将6O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和穴位注射内关、足三里、中脘、膈腧穴位,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88% ,对照组总有效率71.43%,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有很好的疗效。

    【关键词】针刺;穴位注射;顽固性呃逆

    【中图分类号】R7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133-01

    呃逆俗称打嗝,又称膈肌痉挛,它是膈肌不自主的间歇性收缩运动,空气突然被吸入呼吸道内,并伴有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发生的短促声响,其发作频率可在4~60次/分[1]。持续呃逆3天以上称顽固性呃逆[2]

    呃逆的发生是膈肌痉挛所致,直接支配膈肌的是膈神经或迷走神经,此神经来自第3、4颈椎的N节(此处称呃逆中枢,此中枢上面还受延髓控制)凡有影响上述部位的某种因素存在,即可引起膈神经或迷走神经反射,导致膈肌痉挛,发生呃逆。顽固性呃逆病情迁延日久难愈,呃声频频,妨碍咀嚼、呼吸、睡眠、谈话,或因手术而发生呃逆,增加创口疼痛,影响伤口愈合。现将笔者用针刺结合穴位注射疗法治疗顽固性呃逆32例疗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院2008年3月~2010年8月门诊及住院患者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76岁,其中,普外科9例,神经外科4例,消化内科24例,传染科5例,神经内科10例,门诊8例,病程最短3天,最长1月余。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呃逆症状轻重、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1.2 纳入标准:对于偶发轻型功能性呃逆者可用深吸气后屏气,或吞咽食物,或快速饮水或取嚏等方法使呃逆停止者,不予纳入临床观察;对精神性(癔症性)呃逆者可用暗示疗法,并辅以镇静剂或氯丙嗪等药物口服者,均未纳入本临床观察。

    2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针刺:取穴:中脘、内关(双侧)、足三里(双侧)、膈腧(双侧)。

    操作方法:上述诸穴常规消毒后取华佗牌粗细规格为30号,长短规格为1.5寸毫针,快速进针,直刺0.5~1.2寸。膈俞穴斜刺进针,不可过深,以免伤及内脏。施以平补平泻法,患者有酸胀感后留针30min,每隔5min行针一次。每天针刺1次。3次为1个疗程。

    2.1.2 穴位注射:以5ml无菌注射器抽取VitB1及VitB12各lml,在双侧足三里、内关和膈腧穴用洛合碘消毒,以执笔式针尖于足三里直刺1寸,内关穴直刺0.5寸,膈腧穴以执笔式针尖向脊柱方向斜刺0.5寸。患者有胀感后,回抽无血即可进行穴位注射,每次选其中四个穴位,各注射0.5ml,隔日一次。3次为一个疗程。

    2.2 对照组:取穴及针刺方法同治疗组,但不进行穴位注射。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3]: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周内未再复发;好转:呃逆没有完全消失,但呃逆发作频率降低,呃逆间隔时间延长,或呃逆当时停止,但由于进食或其他因素1周内又复发;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

    4 典型病例

    患者男,29岁,间歇性呃逆发作已3年,每天频繁发作达3~5次,经针刺内关、足三里穴能临时缓解症状,但不能控制呃逆发作,笔者采用中脘、内关、足三里、膈腧针刺及穴位注射维生素B1、B12注射液治疗,注射5分钟左右呃逆症状即消失,经2次治疗发作次数递减,连续治疗3次,呃逆已止。此后呃逆症状未复发。

    5 讨论

    呃逆的发生,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为饮食不节、情志不畅、肝气犯胃或脾虚痰浊中阻等原因致胃气上逆胸膈,气机逆乱所致。本观察组治疗法所取穴位,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之合穴,主治六腑病症。在此穴位注射,可调和脾胃,宽胸理气,具有宣通气机,宽胸利膈,和胃降逆之功,胃气和降则呃逆立止[4]。中脘为胃之募穴,与足三里同用,泻之能清热降气,补之能益气温中。膈腧为膈气输注于背部的特定穴位,刺之利膈止逆。内关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维脉,有宽胸利膈,畅通三焦气机之功。现代医学亦证实,针刺上述穴位,可兴奋廷髓呼吸中枢,从而抑止呃逆反射,缓解膈肌痉挛。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针刺足三里可使胃肠蠕动波幅降低,节律趋于正常;同时针刺能使白细胞活力上升,提高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强解毒能力,调整代谢,从而起到扶正祛邪的目的[5]

    顽固性呃逆目前的疗法较多,除中医中药、针灸,药物解痉、镇静治疗,如胃复安、阿托品、安定及利他林等,神经阻滞,如星状神经节阻滞、膈神经阻滞,还有穴位注射[6]。维生素B1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二者因有营养神经作用常被用于穴位注射,将药物注入穴位可将经络腧穴的功能与药物的药理作用相结合,二者相互叠加,临床疗效显著[7]。本研究中采用穴位注射取维生素B1注射液可营养外围神经,并有治疗消化不良的辅助功效,同时还有调节神经特别是迷走神经的作用,所以能收到满意的止呃效果。维生素B12是神经系统功能健全不可缺少的维生素,参与神经组织中一种脂蛋白的形成,B12辅酶参与髓磷脂的合成,在维护神经组织中起重要作用。穴位注射把针刺与药物的药理性能对穴位的渗透、刺激作用结合在一起,增强延续针刺穴位的治疗作用,从而调整和改善机体的功能状态,恢复机体的正常功能。从本临床观察可知,针刺和穴位注射合用,可达到健脾和胃,降逆止呃,调畅胃肠气机的治疗作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较单纯针刺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好,此方法安全简便,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Cymet TC.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hiccups:in patients at acommunity hospital from 1995~2000[J].J Natl Med Assoc,2002,94:480-483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9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