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 > 2011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2291647
浅谈利用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1日 时胜武
第1页

    参见附件。

     【中图分类号】R3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250-01

    1 引言

    突发性耳聋是指发生于瞬间或不超过48小时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急症之一。由于病因不明,故治疗方法不统一,疗效不一。目前已成为耳鼻喉科急症和常见病。近来发病有增加趋势。因此,关注突发性耳聋的治疗对于医院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将对临床的48例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并探讨利用高压氧与药物配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

    2 临床病例分析、治疗方法及疗效

    2.1 临床病例分析突发性耳聋患者48例中。男25例,女23例,男女发病比例为1.1:1。年龄2o~74岁。其中20~29岁7例,30~39岁12例,40—49岁15例,50~59岁6例。60~69岁6例,70~74岁2例。左耳22例,右耳16例,双耳10例,共58耳。就诊6小时~60天。7天内就诊38例(79.1%),住院6~30天,平均15.5天。据0.5、1、2 KHz听阈均值计算:轻度聋(26~40 dB)6耳,中度(41~55 dB)29耳,中重度及重度聋(56~90 dB)15耳,极重度或全聋(>91 riB)8耳。伴眩晕23例,其中恶心、呕吐17例.耳鸣44例,耳闷麻木感9例。

    2.2 治疗方法:常规药物治疗包括银杏叶提取物、低分子右旋糖酐、B族维生素、皮质激素等药物,平均疗程19.8d;高压氧治疗采用YZ2003型加压舱,患者人舱后用空气加压20min至舱内压力达0.20MPa,戴面罩吸纯氧30rain 2次(中间吸空气10min),然后用25min减压出舱,每日1次,平均疗程28.6次;两组病人在治疗前后均由专人用GSI-61型测听仪作纯音测听检查以比较治疗效果。

    2.3 疗效:听力提高的相对数一(治疗前平均听阈(dB) 治疗后平均听阈(dB))/治疗前平均听阈(dB),据此分为4个等级,I级:痊愈,听力提高的相对数为70%以上;Ⅱ级:显效,相对数为30%~70%;Ⅲ级:有效,相对数为10%~30%,IV级:无效,相对数为10%以下。

    高压氧组48例突聋患者中听力损失程度PTA≤55dB及>55dB者的听力恢复效果均明显好于对照组(x2=5.172,P<0.05;x2=9.273,P<0.01);≤55dB者听力恢复较>55dB者效果好(x2= 8.051,P<0.05)。

    另外,发病年龄与疗效也有一定的关系,如表1所示。

    耳聋程度与疗效也存在一定的关系,如表2所示。

    病程与疗效也存在一定的关系,如表3所示。

    影响突发性耳聋预后的因素很多。通常认为年龄、病变范围和程度。就诊时病程长短、治疗方案等与预后密切相关,所以应针对病因尽快予恰当治疗。

    3 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的病因复杂,其发病机制至今也尚不明了,目前认为可能与内耳微循环障碍、病毒感染、病毒一血管综合因素等因素有关。内耳血循环障碍可能是主要病因,内耳缺氧,缺血是导致本病发病的重要环节,故改善内耳微循环,促进供氧是治疗本病的基础。由于内耳听器的血供来自迷路动脉,虽有侧支循环与颈内、外动脉相通,但极纤细,因而迷路动脉基本上是供应内耳血液的惟一动脉,加之椎一基底一迷路动脉系统常出现解剖变异,更增加了内耳供血系统的脆弱性,当供给内耳血运的迷路动脉内血流障碍,可导致内耳微循环障碍,代谢功能下降,使Corti器缺氧,造成耳蜗损害而引起缺血性耳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2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