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 > 2011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288352
2006-2010年深圳某中心区食物中毒情况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1日 邱秀珊 刘敬文 陈焕然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了解深圳市某中心区福田区食物中毒的发生规律,为制订有效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福田区2006-2010年食物中毒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0年共处理确诊食物中毒33起,中毒294人,无重大食物中毒,无死亡。食物中毒场所分布主要分布在集体食堂、餐饮服务单位,中毒起数占总起数54.55%,家庭、商场、食品摊档次之。33起食物中毒中,细菌性食物中毒占总中毒起数63.64%,化学性食物中毒占18.18%,动植物性食物中毒占9.09%。主要发生在第二、三季度的中毒起数占总起数的69.70%,中毒人数占总中毒人数的65.65%。结论:福田区食物中毒主要为细菌性食物中毒,食物中毒发生的起数和中毒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近年化学性食物中毒比例有上升趋势。加强卫生监督和宣传教育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措施。

    【关键词】:食物中毒;原因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207-02

    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人们生命健康的大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食物中毒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一旦发生,涉及面广、影响大,常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为进一步做好食物中毒防治工作,为有关部门制定预防控制食物中毒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对福田区2006-2010年食物中毒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2006-2010年福田区食物中毒调查报告登记表、食物中毒报卡和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资料。

    1.2 方法:根据《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GB14938-94判定食物中毒、并通过统计近5年食物中毒起数、发病人数、中毒时间和中毒原因以及相应的构成比,分析福田区2006-2010年食物中毒发生的主要原因及时间分布。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毒发生基本情况:福田区2006~2010年共报告食物中毒33起,中毒人数294人,无重大食物中毒,无死亡。食物中毒发生的起数和中毒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2006年中毒起数最多(19起),以后逐年下降,2009年中毒起数最少(1起)。

    2.2 食物中毒场所分布:5年期间,集体食堂是发生食物中毒的主要场所,发生起数和中毒人数均位居首位,发生于集体食堂的中毒起数占48.48%(16/33),发生于集体食堂的中毒人数占56.80%(167/294)。饮食服务单位发生食物中毒起数占36.36%(12/33),发生食物中毒的人数占32.99%(97/294)。

    2.3 时间分布:夏秋季节(4-9月)为高发季节,中毒23起,中毒人数193人,占总起数的69.70%,占总中毒人数的65.65%。

    2.4 中毒原因:在33起食物中毒中,细菌性食物中毒21起,占63.64%,中毒182人,占总中毒人数的61.90%;其中,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16起(占48.48%),沙门菌1起(占3.03%),变形杆菌2起(占6.06%),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1起(占3.03%),大肠埃希氏菌1起(占3.03%);动植物性食物中毒3起(占9.09%),其中,鱼类含有组胺中毒1起(占3.03%)、未熟四季豆和猫儿豆中毒2起(占6.06%);化学性食物中毒6起,均为亚硝酸盐中毒,占18.18%,中毒31人,占总中毒人数的10.54%。

    3 讨论

    针对以上的资料分析,福田区2006-2010年食物中毒发生的特点为:(1)食物中毒的发生起数和中毒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2)集体食堂是发生食物中毒最多的场所。(3)夏秋季节(4-9月)为食物中毒高发季节。(4)细菌性食物中毒问题最为突出,主要是食品加工和保存不当,食物被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等致病性微生物污染,包括食品未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和时间,某些食物中的致病因素未被彻底灭活等是导致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起数增加,致病菌的检出率却下降,2006年有3起未找到致病因子。可能的原因是:1.未采集到被污染的剩余食品或患者在检验前已自发用药;2.由其它致病微生物或中毒食品引起的腹泻、腹痛等症状,而非细菌性感染造成的症状[1]。化学性食物中毒常见的是亚硝酸盐中毒,多由于贮存使用不当而误食误用引起;植物性食物中毒以四季豆较多,主要是烹调不当引起。动物性食物中毒原因主要是鱼类组胺中毒。

    根据上述特点,在今后的食物中毒防治中,首先加强细菌性和四季豆食物中毒防治工作;其次是加强对集体食堂的监督管理力度;第三,利用各种新闻传播媒体,开展食品卫生宣传教育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4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