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 > 2011年第9期
编号:12287592
多发性创伤伴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治疗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9月1日 《中国健康月刊》 2011年第9期
     (1泗阳县来安医院 江苏 泗阳 223700;2泗阳县人民医院 江苏 泗阳 223700)

    【摘要】目的:探讨多发性创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3月~2010年11月收治的28例多发性创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治疗方法,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28例患者均给予扩容、通畅气道、辅助呼吸等处理,待病情稳定后行胸腹部手术18例,行骨折整复13例,行颅脑手术3例。经治疗好转26例,死亡2例,死亡率为7.14%,均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多发性创伤伴失血性休克病情重、死亡率高,及时给予扩容补液、抗休克治疗可有效降低临床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多发性创伤;治疗;疗效

    【中图分类号】R9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146-02
, 百拇医药
    多发性创伤是指在同一机械因素作用下人体同时或相继遭受两种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的较严重的损伤。现代社会多发伤发生率的增加主要是由交通事故增多引起,高速车辆撞击人体后,巨大的能量释放可在短时间内造成人体多个解剖部位的损伤。由于多个脏器或部位的损伤往往会造成大量出血,失血性休克是引起伤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对多发性创伤伴有失血性休克患者更应该全力以赴、积极寻求治疗方法,以提高患者临床生存率、降低死亡率。本文就我院近年来收治的28例多发性创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出相关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07年3月~2010年11月收治的28例多发性创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有明确外伤史且伴有失血性休克,按照损伤程度评分标准(ISS)评分均≥16分。28例患者中男19例,女9例;年龄13~75岁,平均42.8岁;致伤原因中交通事故引起者21例,高处坠落引起者5例,击打伤2例;损伤部位中以肝脾损伤为主者17例,骨盆损伤为主者6例,四肢损伤为主者5例;致伤至就诊时间30min~6h,平均2.3h。
, 百拇医药
    1.2 急救与治疗

    1.2.1 保持呼吸道通畅:由于创伤后出现昏迷致舌根后坠,咳嗽反射消失或胸部创伤致咳嗽无力而分泌物积聚,口咽部呕吐物、血凝块或异物存在,颌面、咽喉或颈部创伤所致组织移位、黏膜水肿、血肿压迫等均可阻塞呼吸道。应及时清除口腔及咽喉部异物、分泌物。呼吸道不畅可施行仰头抬颌畅通呼吸道、放置口咽通气管、气管内插管、快速环甲膜切开。根据不同伤情分别采用相应的措施,如鼻导管、面罩给氧,行气管插管等辅助通气。在完全喉阻塞、喉骨折、异物梗阻、急性喉水肿的紧急情况下,可采用粗针头做经皮穿刺气管通气的方法。

    1.2.2 迅速开放静脉通道,扩充血容量:多发性创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失血严重、体液不足,很容易导致死亡。在对患者开放呼吸道后,及时纠正休克、补充液体、维持体液平衡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急诊抢救应该迅速控制外出血,找出内出血的原因,并予以相应的病因治疗,快速恢复血容量。根据患者创伤的部位、休克的程度,建立静脉通道。静脉通道数目和部位取决于损伤部位和休克的程度,一般主张建立2~3条静脉通道。所选静脉通道的回流途中不应存在创伤,以避免所补充的液体进入损伤区域,影响有效循环容量[2]。如腹腔脏器及下肢创伤,静脉通道应选取颈部和上肢;颅脑、颈部、胸部损伤,静脉通道宜选取下肢。上肢选用肘前静脉、贵要静脉和窦静脉,下肢选用腹股沟或大隐静脉。如低血容量严重,血管萎陷,外周静脉难以经皮插入,可行锁骨下或颈内静脉穿刺。静脉通道建立后应先抽取血标本(血常规、红细胞压积、血型、交叉试验、血气分析等)再输液。
, http://www.100md.com
    1.2.3 生命体征监测:在给予上述抗休克治疗的同时应密切监护心脏功能,防止心源性休克。特别是伴有胸部外伤的多发伤,可因心肌挫伤、心脏压塞、心肌梗死等导致心泵衰竭。有时低血容量性休克与心源性休克同时存在,更应注意及时发现。当患者出现心源性休克表现,同时有颈静脉怒张、CVP升高和MAP下降者,要针对原因给予处理。有心脏压塞者应做紧急心包穿刺和心脏止血手术。

    2 结果

    本组28例患者均给予扩容、通畅气道、辅助呼吸等处理,待病情稳定后行胸腹部手术18例,行骨折整复13例,行颅脑手术3例。经治疗好转26例,死亡2例,死亡率为7.14%,均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3 讨论

    多发性创伤多发生于青壮年,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多个脏器或部位损伤,出现大量出血,容易引起死亡。临床收治此类患者后应及时给予病情评估,包括外伤史、呼吸、胸痛、休克症状等,以此估计患者失血量大小及采取的抢救措施。首先应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包括清除口腔内异物、血块和堵塞物,可通过托起下颌、人工呼吸、环甲膜穿刺、气管内插管来处理。对于出血较明显的部位先给予加压包扎,大血管出血可先使用止血带止血,尽量减少出血量,避免休克症状的加重[3]。严重多发性创伤且伴有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及时给予扩容补液治疗是救治成功的关键。一般可在就诊半小时内输入1000~2000ml的液体,包括平衡液、代血浆和右旋糖酐,为防止发生间质水肿,也可输入血、血浆和白蛋白,在有活动性出血的情况下,完善止血后进行的延迟液体复苏可降低伤员病死率,患者住院时间也缩短。[4]。高渗液体使用时,应注意会增高血压而加重出血,因此应避免过量早期使用高渗液体。
, 百拇医药
    本组28例患者经治疗后死亡2例,其余均好转出院。2例患者均因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死亡。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呼吸、循环等支持手段的完善和ICU的建立,相当一部分多发性创伤患者的生命得到了适当延长,在这同时也增加了MODS的发生率,这也是多发性创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降低MODS的发生率,一方面需要恢复足够的氧输送量,保持有效的组织氧利用,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强对感染源的控制,避免急性期发生感染加重脏器损伤,影响机体康复。

    参考文献

    [1] 张志勇,侯晓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与多发性创伤的相关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8):147—149

    [2] 孙爱红,桑桂兰,多发性创伤148例急救原则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23(9):67—68

    [3] 姚彬,周泽强,急诊救治严重多发性创伤276例分析[J],重庆医学,2011,13(5):258—259

    [4] 刘秀娟,马晓春,多发性创伤患者凝血功能改变与预后的关系[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14(16):52—54, 百拇医药(翁厚琪 唐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