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 > 2011年第9期
编号:12287456
外科病人术后疼痛的评估与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1年9月1日 《中国健康月刊》 2011年第9期
     (江西省都昌县中医院 江西 都昌 332600)

    【摘要】目的: 为找外科术后病人疼痛护理的方法,有效地控制疼痛。方法: 对疼痛病人进行正确的评估:(1)口述分级评分法:(VAS);(2)视觉模拟评分法(VRS);(3)疼痛时间的评估;(4)词语描述量表(VDS);(5)面部表情量表疼痛评估法。结果: 正确的评估方法,实施有效的止痛护理措施利于病人早期活动,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减少住院时间,降低病人费用。结论: 掌握正确的评估方法及护理措施,为病人的早日康复起关键性的作用。

    【关键词】外科病人;术后疼痛;评估;护理

    【中图分类号】R417.0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044-02

    疼痛是外科病人术后最常见的症状,过去认为,病人手术后疼痛是正常的,病人需尽力忍耐,现在应改变这一错误观念,积极正确地为病人评估疼痛,治疗疼痛。疼痛除造成病人的痛苦之外,严重者还可以影响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给予解除。随着护理学的发展,增进病人舒适程度正成为护理工作中的一项主要内容,护士应掌握正确的评估方法及恰当的护理,有效参与镇痛。
, 百拇医药
    临床资料

    患者176例,男102例,女74例;年龄16-73岁,其中阑尾炎切除50例,疝气修补术28例,肺大部分切除术10例,胃大部分切除21例,胆囊摘除术20例,子宫次全切除术22例,开颅引流术9例,肾切除术16例。

    结果:176例中,疼痛程度28例为10分,32例为9分,50例为8分,16例为7分,20例为6分,24例为5分,6例为4分。给予药物止痛及非药物止痛综合治疗后再次评估,并将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加以比较,有12例治疗后疼痛完全消失,3例疼痛减轻9分,5例减轻8分,20例减轻7分,38例减轻6分,40例减轻5分,30例减轻4分,20例减轻3分,8例减轻2分,平均减轻3分。

    1 疼痛的评估

    疼痛的评估就是对疼痛本质的相信,使用可靠方法了解一些有关疼痛的问题,对病人的疼痛做出定量或定性的评估。
, 百拇医药
    1.1 影响正确评估的因素。

    1.1.1 病人因素。一般来说,年长者较年幼者更能耐受疼痛;性格内向者对疼痛的主诉较少,性格外向者同等程度的疼痛反应较强烈,主诉更多一些;文化程度高的病人通常情况下能清楚地表达疼痛程度,手术种类、个人经历、情绪及精神反应、应对方式、民族家庭,病人的支持系统等对疼痛的评估均会产生影响[2],如胃大部分切除术的病人。因为身体内突然缺少了大部分胃而易产生焦虑、不安、更易产生疼痛。

    1.1.2 护士因素。在很多医院,对疼痛的评估没有成为护理工作常规,只有在患者提出疼痛或要求镇痛时才被动给以处理。在这些医院也往往缺乏准确测量疼痛的工具或不能掌握正确评估的方法,而造成患者的主诉和评估不相一致。

    1.2 疼痛程度的评估方法

    1.2.1 文字描述评分法。具体做法;把一条直线分成五等分,0无痛,1微痛,2中度疼痛,3高度疼痛,4剧烈疼痛,患者按照自身疼痛程度选择合适的疼痛。此种方法可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但受主观因素影响大。
, 百拇医药
    1.2.2 视觉模拟评分法(VRS)[1]在纸上划一条长10厘米直线,不作任何划分,仅在直线的两端分别注明无痛和剧痛,让患者根据自我感觉划线记录,护士根据划线位置判定,0表示最严重的疼痛,此线较敏感,可使患者自由的表达疼痛后严重程度,有利于护士准确掌握疼痛的程度,利于评估控制疼痛的效果。

    1.2.3 面部表情量表法[2]。该方法使用于任何年龄,没有特定的文化背景要求及性别要求,对急性疼痛的患者,老人,小儿以及表达能力丧失者适用。它由三个卡通脸谱组成,从微笑至最后痛苦地哭泣来表达疼痛的程度。

    1.2.4口述分级评分法(VAS)[3]病人描述自身疼痛的状态,一般将疼痛分为四级: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每级相差1分,分别记为0—3分,分值越高,说明疼痛越剧烈,此法比较简单,患者容易理解,但不够精确。临床上对外科术后病人口述疼痛程度分级:无痛,病人咳嗽时、切口无痛;轻度疼痛,轻度可忍受的疼痛,病人能正常生活,睡眠基本不受干扰,咳嗽时感到切口轻度疼痛,但仍能有效地咳嗽;中度疼痛,中度持续疼痛,睡眠受干扰,需用镇痛药,不敢咳嗽,怕振动引起切口疼痛;重度疼痛,持续剧烈疼痛,睡眠受到严重干扰,需用镇痛药治疗。
, 百拇医药
    1.2.5监测患者的变化。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方式、局部肌肉的紧张度,掌心出汗等可间接了解疼痛的程度。

    1.3 疼痛时间评估

    1.3.1与手术时间有关。手术时间短,组织创伤小,病人忍受紧张饥饿的刺激小,疼痛持续时间短。如急性阑尾炎手术时间在1h以内,术后仅出现轻度疼痛或未出现疼痛,疼痛持续时间在10天以内。手术时间延长至3h的病人,术后病人主诉出现中度及以上疼痛,疼痛持续时间有时可达3天。

    1.3.2 与手术大小有关。手术大,组织创伤性大,疼痛持续时间长。如胃肠道手术、急腹症、坏死性胰腺炎病人主诉疼痛持续时间达3天以上。

    1.3.3与病人个体差异有关。同种大小手术,手术所用时间相同,病人主诉疼痛持续时间不同。

    2 疼痛的护理
, 百拇医药
    2.1消除影响疼痛控制的因素

    2.1.1害怕药物成瘾。麻醉药是术后止痛药的主要药物,害怕麻醉药物成瘾是直接影响有效疼痛控制的主要障碍。在临床工作中,一些护士混淆了麻醉药物的成瘾性、耐药性和依赖性的概念,把临床上因病人疼痛加剧需要增加药物用量或者因疼痛需继续用止痛药的病人当作成瘾,从而害怕继续给病人用药,尽量拖延或不给药,阻碍了对疼痛的有效控制。

    2.1.2疼痛评估不重视、不准确、不及时。 (1)疼痛评估缺乏常规性。护士会常规地监测术后病人的生命体征,但对术后疼痛评估缺乏常规性,未引起护士的重视。(2)疼痛评估方法不正确。护士不能客观正确地使用上述各种疼痛评估方法。

    2.1.3害怕药物副作用。患者害怕麻醉药引起不良反应,如延缓伤口愈合及术后恢复减慢是病人拒绝用药的一个原因。医务人员害怕麻醉药,尤其是吗啡引起的呼吸抑制。

, 百拇医药     2.1.4医疗体制对控制疼痛的制约和限制。医院缺护士,工作量大,对疼痛没有专业人员负责,使得病人不愿过多地麻烦护士,医院不能实施对每个病人的疼痛进行持续性评估。

    2.2疼痛的护理措施

    2.2.1改变对疼痛的观念。对手术后患者护士会常规地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的变化,但对术后疼痛的观察和评估缺乏主动性和常规性,未引起护士的足够重视。1986年疼痛研究国际协会曾对疼痛定义为:现存或潜在的组织受损有关所产生的不愉快感觉和情绪之体验[4]。疼痛是病人的主观感觉,要改变过去认为“手术后疼痛是正常的,病人应忍耐疼痛,不该抱怨”的陈旧观念,并真正地落实在实践中。免于疼痛是病人的权利,病人应报告疼痛,医务人员应询问病人,评估疼痛并给予治疗。

    2.2.2更新对麻醉止痛药的认识。害怕麻醉药物成瘾是有效止痛的主要障碍。在临床实践中,一些护士混淆了麻醉药的成瘾性、耐药性和依赖性的观念,把临床上因病人疼痛加剧需要增加药量或因疼痛需要继续用药的病人当作成瘾,从而害怕给病人继续用药,尽量拖延或不给药,阻碍了对疼痛的有效控制。护士就止痛药物对患者的解释不够,患者缺乏必要的药理知识,担心药物成瘾,未能及时使用止痛剂可加剧患者的疼痛。用麻醉药止痛会使病人产生成瘾依赖和耐药,但只有成瘾对机体有害,且住院病人极少发生。美国在一次调查中,有12000例用过麻醉药的住院病人中,仅有4例成瘾[5]。我科每个月做80台手术,从没有发生过麻醉止痛药物成瘾现象。因此,不要将某些病人因疼痛而要求用麻药或者因疼痛加剧加大药量的病人当作成瘾。同时也要注意分析家属提供的有关病人成瘾史的材料。
, 百拇医药
    2.2.3更新护理观念,提高护士评估技能。迅速有效地减轻疼痛是护理的基本要求,也是护士的基本责任。因此,护士应改变过去认为“手术后疼痛是正常的,病人应忍耐疼痛”的旧观念。同时,护士要掌握评估技能,对术后病人疼痛程度的正确评估,是针对疼痛治疗和护理的基础;对术后病人疼痛程度使用正确的疼痛测量工具,对疼痛程度正确评估,才能进行针对性疼痛治疗和护理,有效减轻病人的痛苦,各医院应提高对病人疼痛治疗与护理的认识,将正确的疼痛评估技能作为护士日常培训的一部分,使培训正规化、制度化、经常化。

    3 讨论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整体护理的逐步实施和完善,护士在外科病人术后的疼痛的治疗和护理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掌握正确的评估方法,实施有效的止痛措施和护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及时治疗疼痛有利于病人早期活动,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减少住院时间,降低病人费用。护士在疼痛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需特别要求掌握正确的评估方法及护理措施,为病人的早日康复做出努力。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丁燕外科病人术后疼痛的评估及护理[R],中华医学写作杂志,2004.06—0504—02。

    [2] 赵红梅、刘亚杰普外科病人术后疼痛的评估及护理。[B]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7.10—109—02

    [3] 李武平外科护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

    [4] 陈伟鹏临床症状护理,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28。

    [5] 耿莉华外科手术后病人疼痛控制进展,实用护理杂志,1999.15(9):11., 百拇医药(孙兰芳 沈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