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 > 2011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2286184
培训社区居民心肺复苏技能方法与意义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1日 张胜萍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探讨培训居民心肺复苏技能的方法与意义。方法:抽取我社区居民40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并采用调查问卷比较其培训前后的心肺功能复苏的掌握情况。结果:培训前该组居民的心肺复苏知识的知晓率普遍较为缺乏,培训后其在理论成绩及在心跳骤停的判断、气道打开方法、胸外心脏按压部位的操作方面与培训前相比呈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肺复苏技能培训有利于提高社区居民的急救技能,值得推广。

    【关键词】社区居民;心肺复苏;培训;技能;意义

    【中图分类号】R132.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163-01

    心脏搏动和呼吸骤停属于临床上的危机重症,死亡率较高。心肺复苏是指采用心脏外按压,对呼吸消失、心脏停止跳动的患者进行急救的方法,及时有效的进行心肺复苏,对于提高急救成功率、降低院前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1]。在经济和文明都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学生从入学第一天起就开始接受急救知识的教育。我国在这方面较西方国家较为薄弱。为提高心肺复苏知识的普及情况及探讨有效提高心肺复苏技能的方法,现特对我社区居民进行心肺复苏技能培训,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400例均为我社区居民,其中男221例,女179例,年龄25~55岁,平均(45.7±4.6)岁。职业构成:高中生50例,大专及以上学生110例,公司职员60例,机关干部50例,患者家属50例,师生80例。

    1.2方法

    1.2.1培训内容:

    以《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10)》和周秀华主编的《急救护理学》中所定的指标为参考,主要内容包括:呼吸、心脏骤停(意识丧失、心跳停止、呼吸停止)的判断,心肺复苏适应症,正确打开气道的方法,胸外心脏按压方法、口对口的人工呼吸方法及复苏有效指标等方面内容。在培训中,我们融入了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5新理念:⑴简化了呼吸、心跳判断步骤;⑵胸外心脏按压频率为100次/min以上;⑶单人或双人胸外按压与呼吸比例改为30:2。将心肺复苏的新理念传授给学员,力求简清、通俗、实用。

    1.2.2培训方法及流程:

    ⑴先让社区居民观看有关心肺复苏的光碟;⑵由具有10年以上急救经验和急救知识丰富的3名护士和2名急诊医生组成专业培训队伍以多媒体方式讲解CPR理论知识及操作要点;⑶急诊专业医生用心肺复苏教学模拟人进行讲解30min;⑷学员在心肺复苏教学人体模型上进行训练,教师在旁边指导并纠正不规范动作,要求人人过关;⑸心肺复苏技能考核。口述理论并实际操作,运用模拟人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山教师重新培训达标。

    1.3评价指标:

    比较该组居民培训前后的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变化和实际操作能力变化。其中理论知识成绩总分100分,以优(>90分),良(80~89分),一般(60~79分),差(<60分)的标准作为评价指标。实际操作能力主要考察对心跳骤停的判断、气道打开方法、胸外心脏按压部位、胸外心脏按压深度、按压与通气比例等。

    1.4统计学处理:

    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采用百分比表示,卡方检验做计数资料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培训前后理论知识成绩变化:

    培训前理论成绩中优126例,良80例,优良率为51.5%(206/400),培训后优180例,良160例,优良率为85.0%(340/400),培训后优良率显著高于培训前,P<0.05。

    2.2培训前后实际操作能力变化:

    培训后在心跳骤停的判断、气道打开方法、胸外心脏按压部位的操作方面与培训前相比呈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1。

    表2-1 培训前后实际操作能力的变化(N=400)

    项目

    培训前操作

    正确的人数

    培训后操作

    正确的人数

    心脏骤停的判断

    185(46.3)

    400(100) ﹡

    呼吸骤停的判断

    160(40.0)

    400(100) ﹡

    气道打开的方法

    104(26.0)

    400(100) ﹡

    胸外按压的部位

    44(11.0)

    392(98.0) ﹡

    胸外按压的深度

    9(2.3)

    393(98.3) ﹡

    按压与通气比例

    0

    400(100) ﹡

    注:﹡培训前后相比,P<0.05。

    3 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普及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需求。心脏性猝死是临床最紧急的危险情况,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是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但我国国内对心脏性猝死的抢救成功率处于较低水平,仅为2%~1.4%,国外资料则为11%~48%[2]。

    诚然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发现患者呼吸心跳骤的第一目击者未能掌握基本的心肺复苏术[3]。就目前而言,我国社区居民对心肺复苏的知识的知晓情况还是不容乐观的。

    CPR技能的提高与采用的培训方式有很大关系。本次培训采取循序渐近的培训方式,首先看光碟让学员对CPR知识与技能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然后教师实地讲解操作让学员加深记忆,最后在教师指导下练习,促进学员CPR知识与技能的稳步提高。张波、朱秀梅等认为1:5为适当的师生之比,本研究采用的是师生比是1:2~1:4.43;足够的师资力量,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亦证明了此师生比的合理有效性。本研究结果显示,培训之前社区居民的理论成绩优良率51.5%。因此加强对心肺复苏技能的培训迫在眉睫。结果还显示,通过对400例社区居民进行心肺复苏知识的培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87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