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 > 2011年第10期
编号:12286275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78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1日 《中国健康月刊》 2011年第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78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8例患儿均由腹部彩超检查证实有不同程度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经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后,多数病例可治愈或好转;仅少数复发。结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无统一标准,需与多种儿童腹痛相鉴别,其诊断主要依靠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关键词】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特点

    【中图分类号】R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244-02

    前言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近年来儿科中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其引起的腹痛可反复发作,腹痛部位及性质易变,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故其诊断有赖于详细询问病史,仔细全面地体检及腹部彩超检查,方能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处理。现将我科自2008年9月-2010年11月收治的78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收治的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78例,其中男47例,女41例;年龄18月~12岁,其中18月~3岁16例,3岁~7岁52例,7岁~12岁10例;住院22例,门诊56例。

    1.2 临床表现:78例患儿均以反复腹痛为主要症状就诊。其中20例无明显伴随症状,体检时发现咽、扁桃体感染体征;13例伴咳嗽、咽痛等上感症状;46例发热,体温37.5~39℃,热型不规则;19例呕吐;3例腹泻。腹痛特点:均为反复发作阵发性腹痛,每次持续3~15分钟;38例为钝痛,21例隐痛,7例痉挛痛,12例不规则痛;38例脐周疼痛,21例右下腹疼痛,6例上腹部疼痛13例部位不固定。

    1.3 实验室检查:78例经腹部彩超检查:脐周肠系膜根部、脐右侧或右下方多个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低回声团块,最大25mm×8mm,最小为10mm×4mm,边界清楚,6例合并肠间隙或盆腔积液;血常规:WBC在2.8~22×109/L,N 0.60~0.85。WBC2.8~4.0×109/L者9例,WBC 4.0~10.0×109/L者46例,WBC10.0~20.0×109/L者23例;CRP:正常43例,轻度异常22例,明显异常13例;大小便常规均正常;胸片示4例支气管炎。
, 百拇医药
    1.4 诊断方法:无统一诊断标准,需详细询问病史,耐心观察腹痛情况,仔细全面地体检,并与急性胃肠炎、肠痉挛、肠蛔虫症、慢性阑尾炎等鉴别。腹部彩超检查见肿大淋巴结可明确诊断。

    2 治疗与结果

    78例患儿均采用抗炎(替卡西林或头孢曲松)、抗病毒(喜炎平或炎琥宁)、调节肠道菌群(培菲康),及对症治疗(降温、止咳,止吐、解痉、补液、维持水电及酸碱平衡等)。22例住院患儿经上述治疗10-14天治愈出院;56例门诊患儿经上述治疗2-3天症状缓解,7-10天停药,所有病例1-3月内随访复查,55例腹部淋巴结消失,16例淋巴结明显缩小,数目减少。7例有不同程度复发。

    3 讨论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多见于7岁以下儿童,全年可发病,无明显季节特征。其发病机制是由于小儿免疫功能活跃,当细菌或病毒感染后,其毒素随淋巴管进入局部淋巴结,激发机体免疫反应,引起淋巴结肿大。该病目前尚无统一诊断标准。因其腹痛部位及腹痛强度的易变性,常易引起误诊、误治。作者根据78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治体会,认为本病具有以下特征:(1)本病大多在上感病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腹痛常呈反复阵发性发作,每次持续3~15 分钟自然缓解,缓解后活动自如。发作次数不定,有1天发作数次,也有数天发作1次者;疼痛以脐周及右下腹多见,部位也可不固定。腹痛性质多表现为反复阵发性钝痛或隐痛或不规则痛,少数重者呈绞痛或痉挛性疼痛。(2)较易误诊为慢性阑尾炎。肠系膜淋巴结炎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病早期即体温骤升。然后才出现脐部和右下腹痛、呕吐,有时可发生腹泻。其发病过程与急性阑尾炎先腹痛后发热正好相反。且体检时腹痛范围比较广泛,压痛点不固定,无明显的反跳痛和肌紧张。(3)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诊断本病的可靠依据,主要在脐周肠系膜根部、脐右侧或右下方见多个大小不等的肿大淋巴结,直径在10mm~25 mm,边界清楚。因此对改病患儿应常规做腹部彩超检查,以减少误诊。(4)诊断本病除慢性阑尾炎外还易误诊为以下疾病:①肠痉挛:可出现反复发作的阵发性腹痛,腹部无异常体征,排气、排便后可缓解。查血常规在正常范围内。②肠蛔虫症:常有不固定腹痛、偏食、异食癖、恶心、呕吐、睡中磨牙等症状,查体见巩膜及口唇虫斑;粪便查找虫卵,驱虫治疗有效可协助诊断。③急性胃肠炎:多有不洁饮食史,以吐泻为主要症状,伴有腹部不适,腹痛较轻,以上腹部多见。此外,还需与肠套叠、腹型紫癜、腹型癫痫、伤寒、腹膜炎等病相鉴别。 (5)治疗一般不复杂,以抗炎、抗病毒为主,辅以调节肠道菌群及对症治疗,绝大部分患儿可治愈或好转,只有少数病例有复发。

    参考文献

    [1]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45-1348.

    [2] 任跃.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分析.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0,4(3):252.

    [3] 沈苹苹.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诊疗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7,5(5):110-111.

    [4] 代涛,王子干,李英华.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价值.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0,10:621., http://www.100md.com(张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