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 > 2011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2286361
应用UBM观察白内障术后眼前节结构的改变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1日 车慧欣,刘华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后房型人工晶体(IOL)植入术后眼前节结构的改变。研究对象: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40例(40眼),分两组于术前、术后一、三个月分别进行UBM观察。方法:分别于术前、术后1、3个月时,应用UBM观察两组眼前节结构的改变,随访时间1~3个月。结果1、两组术前与术后相比,ACD、AOD500、TCPD术后变大,均有显著性差异(PACD=0.000; PAOD500=0.000;P TCPD=0.000);P TCPD=0.000), 两组术后一个月和三个月之间相比ACD、AOD500、TCP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62)。2、术后ACD改变与术前ACD值呈负相关。3、两组之间术后眼压较术前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术后前房明显加深,房角明显加宽,眼压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关键词】白内障;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超声生物显微镜;前房角

    【中图分类号】R604.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325-02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晶状体发生混浊不断增厚,此时晶状体虹膜隔的位置可向前推移,造成前房角狭窄、前房变浅,从而导致青光眼的发生率增高。近年来,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 特别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发展,白内障手术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 UBM )在眼科临床的应用,使房角结构的量化测量成为可能,可以定量评估白内障手术引发的前节结构的改变,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对象: 收集我院2007年7月~2008年12月确诊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40例(40只眼),平均分两组。平均年龄为67.4±7.9岁(44-81岁),除外青光眼、糖尿病、色素膜炎以及其他眼病,无外伤及眼部手术史。每名患者在术前、术后除进行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等常规检查外,应用UBM测量患者前房深度,观察房角开放程度,随访1-6个月。

    1.2 检查方法:术前行常规视力、裂隙灯、眼底镜和房角镜检查。UBM检查采用美国产PARADIGM P40型UBM检测仪, UBM观察360°房角及眼前段情况,术前和术后采用Pavlin[2]法检测如下内容:①中央前房深度(ACD):角膜内表面到晶体表面的距离。②房角开放距离500(AOD500):距巩膜突500?m的巩膜内缘处为A点,做A点与巩膜突的连线,于A点做该连线的垂直线交虹膜于B点,AB距离即为AOD500。③小梁睫状体距离(TCPD):通过A点垂直于虹膜到达睫状突的线距为TCPD。

    3 手术方法

    3.1 手术类型:A组行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行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3.2 术后处理:局部应用含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滴眼液2-3周。

    3.3 统计学处理:以SPSS11.5统计软件对计量资料进行配对t检验,并进行相关分析。

    4 结果

    4.1 中央前房深度:(结果如表1、图1)

    表1 前房深度(ACD)术前术后结果(mm)

    A组患者术前、术后一个月的AC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9, P=0.000),术后三个月的ACD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2, P=0.000),与术后一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2, P>0.05);B组患者术前、术后一个月的AC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96, P=0.000),术后三个月的ACD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6, P=0.00),与术后一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 P>0.5)。

    4.2 房角结构:(结果如表2-表3):

    A组患者AOD500术后一个月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 26.00,P<0.05),术后三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6, P<0.05);TCPD术后一个月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 6.95,P<0.05),术后三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4, P<0.05)。 B 组患者AOD500术后一个月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 15.92,P<0.05),术后三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46, P<0.05);TCPD术后一个月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4.54,P<0.05),术后三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9, P<0.05)。且AOD500、TCPD术后一个月与术后三个月之间的比较,A组与B组均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房角开放距离500(AOD500)术前术后结果(mm)

    时间 A组 B组

    术前0.238±0.040 0.237±0.053

    术后一个月0.456±0.019*0.465±0.082*

    术后三个月0.503±0.087** 0.478±0.077**

    表3 小梁睫状体距离(TCPD)术前术后结果(mm)

    时间 A组B组

    术前 0.957±0.144 0.976±0.178

    术后一个月 1.240±0.221*1.184±0.234*

    术后三个月 1.261±0.226** 1.206±0.210**

    4.3 眼压:术后一个月超声乳化组眼压与术前眼压差值的平均值为(1.39±0.82)mmHg。术后一个月囊外组眼压与术前眼压差值的平均值为(1.68±0.95)mmHg,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P>0.05)。

    5 讨论

    5.1 理论依据:与UBM相比,传统房角镜检查无法对前房角进行量化测量,因此前房角的变宽程度及其与术前前房狭窄程度的关系并不十分明确。20世纪90年代初临床开始使用UBM检查可清晰显示眼前段的组织结构,使临床对前房和前房角进行量化测量成为可能。而IOL材料具有高反射性,故UBM检查可提供眼前部各子午切面高清晰度、高分辨率图像,清楚显示眼前、后房及前房角的形态结构,以及虹膜后IOL的位置、IOL襻的位置及其与邻近组织结构的关系[3]。

    5.2 本研究所见: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在不断增厚和增大,睫状突的位置前移[4],晶状体虹膜隔前移,使瞳孔缘与晶状体前表面接触增加,房水越过瞳孔时阻力增加,后房压力相对高于前房,推挤虹膜向前膨隆,使前房变浅,房角变窄,容易诱发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作。可见晶状体是引起瞳孔阻滞的一个重要因素[3、5] 。有研究认为,晶状体摘除可以解除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中的晶状体因素[6]。文献报道白内障摘除术后虹膜位置可由前突变平坦、前房角变宽[7]。本研究通过应用UBM对白内障患者术前及术后房角结构的改变的量化测量,显示术眼前房深度加深,ACD、AOD500?m和TCPD增大;与郭晓萍等[8]的研究结果相一致,且研究中发现前房角增宽比值与术前前房角宽度成负相关,即术前前房角越窄,术后前房角变化程度越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00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