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 > 2011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2286426
六餐饮食对IGT的治疗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1日 李晨,胡少敏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观察六餐饮食对IGT病人血糖的影响。方法:160例IGT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100例与对照组60例,实验组采用六餐饮食,对照组三餐饮食,并服用阿卡波糖。结果:六餐饮食可以有效地控制IGT病人的血糖。结论:六餐饮食可完全达到服用阿卡波糖同样的效果。

    【关键词】六餐饮食; IGT; 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782.0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389-02

    糖尿病治疗方案是国际公认的五套马车方案,其中饮食和营养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所有治疗的基础[1],合理饮食治疗可维持正常体重,减轻胰岛细胞负荷,有效地控制和稳定血糖[2],可以阻止或延缓糖耐量受损(IGT )的病人向糖尿病转化的进程,我们对部分IGT患者进行了六餐饮食,并对其进行相关辅助检查,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0年6月在龙口市中医医院糖尿病科门诊就诊的160例IGT病人,年龄30~60岁,病史短者10日,长者5年,研究对象的年龄、疾病史、职业、月经与生育史等个人信息均通过首诊医师、护士询问获得。

    1.2分组。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病人进行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100例,年龄30-60岁,平均45.6±11岁,病程2.5±1.2年;对照组60例,年龄30-59岁,平均47.2±10岁,平均病程2.8±0.9年。两组年龄及病程统计学无差异(P>0.05)。

    2 诊断标准

    2.1 诊断标准;参考1999年WHO的IGT诊断标准[3]。

    空腹血糖≥6.1 mmol/L,且<7.0 mmoL/L;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糖≥7.8 mmol/L,且<11.1 mmol/L。

    2.2 纳入标准

    2.2.1符合前述诊断标准;

    2.2.2既往未接受降糖治疗;

    2.2.3签署同意书。

    2.3排除标准

    2.3.2.1有严重的并发症,特别是有明显的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或严重器质性病变者;

    2.3.2.2有精神类相关病史者;

    2.3.2.3妊娠或哺乳期者;

    2.3.2.4阿卡波糖过敏者;

    2.3.2.5依从性差,不能配合饮食、运动、接受健康教育、不能按时服药及配合检查,各项化检及影像资料不全影响疗效判断者。

    3主要仪器及材料

    仪器:生化仪:日本东芝ACCUTE40全自动生化仪。

    材料: 阿卡波糖:德国拜耳公司生产,批号为20081017。

    4疗效标准与观察指标

    4.1疗效标准

    达标标准:空腹血糖<6.1 mmol/l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7.0 mmol/l。

    4.2观察指标

    主要为实验室检查:第一周与第二周末的的空腹血糖、三餐后2h血糖均值。

    5治疗方案

    两组均采取常规运动疗法,同时进行饮食治疗。

    第1周进行常规饮食治疗,治疗期间,饮食由医生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运动强度计算出每日所需热量,均在医院食堂订糖尿病餐。所有入选患者第1周饮食进行3餐制(7AM、12N、7PM三餐各33%的分配法[4]),以固定饮食规律,排除干扰因素。

    第2周实验组改为六餐饮食(7AM 1/8、9AM 1/8、12N 2/8、2PM 1/8、7PM 2/8、9PM 1/8),总热量恒定;对照组饮食方案同前,并于三餐中加服阿卡波糖50mg。

    治疗期间,如出现感染或急性并发症,均按常规对症处理,如中途出现不可预料情况:猝死、过敏或因呕吐不能服药等,则退出观察。

    6统计学处理

    用Foxbase建立数据库,统计分析采用SPSS for Windows 11.5软件完成,对数据进行方差齐性Cochran t-检验及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设立正常指标的参考值上限即(x±2s),高于此值视异常,以计算两指标的一致性系数。检验标准定为α=0.05,P<0.05有显著差异。

    7治疗结果

    7.1两组治疗前后平均值比较,见表1。

    7.2两组治疗后达标率比较

    7.2.1空腹血糖比较:见表2。

    7.2.2餐后2h血糖均值比较:见表3。

    表1 三组治疗前后平均值比较

    第一周末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值比较,P值>0.05,两组之间无差异;第二周末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值比较,P值>0.05,亦无差异。

    表2 空腹血糖比较

    总例数

    达标例

    达标率(%)

    实验组

    100

    92

    92

    对照组

    60

    52

    91.7

    第二周末两组空腹血糖达标率比较,P>0.05,无差异。

    表3 餐后2h血糖均值比较

    总例数

    达标例

    达标率(%)

    实验组

    100

    86

    86

    对照组

    60

    53

    88.3

    治疗后两组餐后2h血糖均值达标率比较,P>0.05,无差异。

    7.3不良反应。

    对照组有3例出现了腹胀、恶心不良反应,未做统计处理。

    8 讨论

    8.1 发病机理。

    IGT的发病因素与2型糖尿病相似,与遗传易感性及环境因素有关。遗传因素包括引起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分泌缺陷的有关基因的存在,在早期,胰岛β细胞可以增加分泌而代偿,糖代谢尚可不出现异常,如果不采取以上的应对措施,β细胞分泌缺陷,先表现为IGT,进一步发展就成为2型糖尿病。治未病是中医理论的特色之一,它既是一种预防思想,同时也是一种治疗思路,唐代孙思邈之《千金要方》言:“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养生也。” 孙思邈也非常重视食疗在疾病防治过程中的作用。他指出:“夫为医者,当须先洞察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所以在对于IGT的治疗上我们传承中医传统的理念,通过对IGT的饮食调整及增加适量运动,消除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细胞,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以减少糖元摄入,并降低体重。可以延缓或阻止其向糖尿病的发展。

    8.2 疗效分析。

    本方案依据中医传统治未病及食疗理论,对IGT病人进行了饮食干预,经过缜密地研究试验,得出了经过饮食调整干预,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达标,且无波动性,无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应。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8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