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 > 2011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2285288
川黄口服液治疗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1日 孔宪志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观察川黄口服液治疗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40例辨证为虚证的门诊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服川黄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2-3次,对照组未服用药物或仅泡服少量补益药物,两组均治疗一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川黄口服液治疗组在改善因虚证引起的多种症状的疗效包括面色苍白或萎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头昏或耳鸣、腰酸膝软、自汗、畏寒肢冷、小便频数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或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尤其是改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方面。结论:川黄口服液能较好的改善患者因虚证所引起症状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川黄口服液;虚证;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332-02

    由于工作压力加大,生活习惯改变等多种原因的影响,在门诊就诊的患者中中医辨证属虚证者常见。患者临床症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昏目眩,耳鸣或耳聋,神疲乏力,少气或懒言,自汗,腰酸膝软,畏寒肢冷,小便频数色清,月经不调,性功能减退之一项或多项者,脉沉或无力。本人于门诊运用川黄口服液治疗气虚阳虚的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1.1研究对象:4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观察其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和治疗组白细胞计数的变化情况。其中男性15例,女性25例,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0人,经统计处理两组性别无显著差异(P>0.05)。

    1.2诊断标准:

    气虚证:①神疲乏力;②少气或懒言;③自汗;④脉虚无力(弱、濡等)。具备三项或以上者。

    血虚证:①面色苍白;②头昏或蹲起时眼前昏暗;③唇舌色淡;④脉细。具备三项或以上者。

    肾虚证:①腰部酸痛(外伤性或手术后疼痛除外);②胫膝酸软或足跟痛;③耳鸣或耳聋(外伤性除外);④发脱或齿摇;⑤小便频数、滴沥或失禁;性功能减退。具备三项或以上者。

    除上外还可或见面色萎黄、目眩、肢体麻木、畏寒肢冷、夜寐欠安、动则气短等症状。

    2治疗方法

    治疗组服川黄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2-3次,对照组未服用药物或仅泡服少量补益药物,如黄芪、太子参、苁蓉、菟丝子等,以一个月为观察周期。

    3结果

    3.1疗效判断: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症状明显减轻,劳累后不易复发。有效:临床症状减轻但劳累后易发,休息后可自行缓解。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

    3.2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症状变化:

    由表2可知,川黄口服液治疗组在改善因虚证引起的多种症状的疗效包括面色苍白或萎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头昏或耳鸣、腰酸膝软、自汗、畏寒肢冷、小便频数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或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尤其是改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方面。其中性功能减退因病例较少不进行统计。

    3.3治疗组治疗前后白细胞变化:

    由表3可知,川黄口服液治疗前后白细胞数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67,p<0.05)表明川黄口服液能明显提高患者白细胞计数,提高免疫力作用。

    4结论

    现代社会因生活习惯的改变和环境的改变及各种压力的加大,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产生极大的影响,较易造成了人体免疫功能的低下和紊乱,导致中医虚证于临床中极为常见。如嗜食肥甘生冷导致脾运不健,气血生化不足;所欲不得,情志不舒致使肝气郁滞,气机不畅,气血运行失调;贪凉食冷,纵欲过度致使肾虚不足等。

    中医认为气血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脏腑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气血的生成和运行与五脏密切相关。五脏的虚损皆可导致气血的不足,气血不足又可导致或加重五脏的病变。肾为先天之本,内藏元阴元阳,为水火之藏,为生命活动之根,只宜固藏,不宜泄露,故肾病多虚。他藏病变亦可病及于肾,即“五脏之伤,穷必及肾”。川黄口服液中黄芪、党参、首乌、当归益气补血;杜仲、海龙、蛤蚧补肾温阳;丹参、川芎、蕲蛇活血通络,具有益气养血、滋补肝肾、活血化瘀的作用,药理实验也证实其能改善机体低下和紊乱的免疫功能及改善血液微循环[1-2]。本临床观察证明:川黄口服液能较好的改善患者因虚证所引起的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昏目眩,耳鸣,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自汗,腰酸膝软,畏寒肢冷,小便频数色清等诸多症状,并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白细胞水平,还可能对改善患者的性功能减退的状况有所帮助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14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