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 > 2011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2285151
颅脑损伤继发呼吸衰竭的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1日 刘世兰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继发呼吸衰竭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期间收治的60例颅脑损伤继发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气管切开、机械性通气及亚低温等综合治疗并对所有患者行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结果:经过细心的治疗和人性化的整体护理,治愈34例,好转21例,中残3例,重残1例,死亡1例。结论:加强患者术前和术后生命体征的监测,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叩背、吸痰使气道分泌物及时排出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颅脑损伤;呼吸衰竭;护理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109-02

    颅脑损伤是指颅骨骨折,脑挫裂伤,脑干损伤或颅内出血等。颅脑损伤极易引起呼吸道梗阻窒息而死亡,建立人工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颅脑损伤病人最首要、最关键的一步。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期间收治的60例颅脑损伤继发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气管切开、机械性通气及亚低温等综合治疗并对所有患者行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期间收治的60例颅脑损伤继发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6例,女14例;年龄54-70岁,平均61岁;坠落伤11例,交通事故伤45例,其他伤4例;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32例,脑挫裂伤14例,颅内血肿10例,原发性脑于损伤4例;昏迷时间1~6个月不等。

    1.2方法

    1.2.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改变及缺氧情况有无变化,注意有无皮下气肿、有无套管脱出、术后出血、纵隔气肿、支气管肺炎、气管食管瘘等并发症。并注意分泌物的性质、颜色、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及时采取标本做好痰培养、药敏试验。监测电解质、肾功、肝功及血气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及时可靠依据。

    1.2.2基础护理:保持病室空气湿润、新鲜、清洁:每日开窗通风30min,通风时注意保暖。室内温度为温度21~22℃,湿度50%~60%。谢绝探视,避免人群流动所造成的交叉感染。严格无菌操作,吸痰前后均应洗手、戴消毒手套、口罩、帽子,使用一次性吸痰管。每天更换气管切开处敷料l次。病床、床档、床头、桌面及地面每日3次用含氯消毒液擦试。每日两次打开空气洁净器,清洁病室空气。每日两次做口腔护理,抑制细菌生长。保持会阴及全身皮肤清洁,每日两次温水擦浴,使病人感到舒适,防止感染。

    1.2.3体位护理:气管切开术后24-48h取平卧位,而后在不影响病情的情况下,一般患者床头抬高15℃-30℃,以利于改善通气,增加组织供氧。每2-3小时翻身、叩背1次,平卧与侧卧交替变换。建立翻身卡,定时更换体位,给患者翻身时,应使其头、颈、躯干处于同一轴线防止套管旋转角度太大,影响通气而致窒息,保持套管正中位,以防位置不正,套管末端压迫气道壁,造成气道损伤出血[1]。

    1.2.4吸痰护理: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措施,同时吸痰本身对呼吸道又是一种损伤,因此必须严格掌握吸痰的时机、方法和技巧。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吸痰管每次要更换,口、鼻腔与气管内吸痰管必须要分开。严密观察患者的痰鸣音、咳嗽和血氧饱和度情况,做到及时、适时、有效的吸痰。一般成人控制在10.64-15.98kpa,儿童控制在7.98-10.64kpa。吸引时间不超过10~15秒,动作要迅速、轻柔、准确,吸痰前后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如分泌物仍存在,应使病人休息片刻,再重复抽吸。对于咳嗽无力、痰液积存在下呼吸道、痰液黏稠者,可滴入湿化液后协助患者翻身叩背,必要时可根据药敏结果行气管滴药后及时吸痰。插管过程中,禁止来回抽吸,防止损伤黏膜。拔出导管时要慢慢转动,两次吸引之间应重新给病人吸氧,使病人得到休息,防止出现阵发性咳嗽、血氧过低、低血压等不良反应[2]。

    1.2.5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本身疾病预后不了解,担心脑损伤后会有后遗症,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应主动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掌握病人的不良心理,针对性地采取心理护理措施。用亲切、和蔼的语言热情与病人交流沟通,仔细观察患者的语言、神情以及动作,并做好宣教工作,让患者对该疾病的治疗、预后以及护理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增加对生活的自信心。

    1.2.6饮食护理:由于患者长期不能进食、消化和吸收功能大大增加,所以应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流汁食物。食物应每4小时1次,护士协助由胃管缓慢注入,注入食物的温度不要过高或过低,过高可引起食道和胃粘膜烫伤,过低则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3]。

    1.3观察指标:观察60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前后病人体征和症状变化,对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PaCO2、PaO2)进行数据统计并随访半年

    2结果

    在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后,成绩显著,60例颅脑损伤患者中治愈34例,好转21例,中残3例,重残1例,死亡1例,因颅脑损伤过重死亡。治疗前后血气比较。

    3讨论

    脑损伤并发急性呼吸衰竭可发生于手术前,也可发生于手术后,治疗及护理难度大,临床死亡率较高。气管切开是在紧急情况下的重要抢救措施,其护理要点的关键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呼吸道损伤及防止呼吸道感染[4]。护理人员在护理时要保持气道通畅,做好无菌技术及空气消毒,进行全面监测,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早发现异常情况,做到防患于未然,从而避免气管切开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治愈率。

    本文60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经过细心的治疗和人性化的整体护理,治愈34例,好转21例,中残3例,重残1例,死亡1例。颅脑损伤继发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重视术前准备,加强术后生命体征的监测,做好呼吸道、引流管的护理,及时使用机械通气、亚低温疗法,且早期给予营养支持,是预防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重点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991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