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科学·新健康》 > 2004年第4期
编号:12065718
谁来拯救我们的记忆
http://www.100md.com 2004年4月1日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04年第4期
     时间在向前走着,一些珍贵的记忆被吞噬;不知不觉中,孩子长大了,无数张零零碎碎的照片;为了拒绝遗忘,我们将故事写进日记,数年后,却忘记谁是那个名叫“阿三”的人……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城市里一些非职业摄像者掀起了一场DV运动。这些爱好者们,把DV当作全新的、表达自我的影象语言。行走着,记录着,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解读人生,思考人生……

    有人说,DV的诞生,从一定意义上讲,满足了人们延续生命的幻想,同时也满足了人们渴望再现完整现实的梦想。的确,对这些爱好者而言,DV是类似日记那样真实生动的视觉形式和自述方式,“我们拍下的那些东西将会永远地变成生命中最珍贵的回忆,有欢笑,也有忧伤……”

    走进寻常百姓家

    DV的表现形态是非常感性的,它捕捉着生活中的事实和细节。你可以去记录都市青年人潇洒、飘逸、浪漫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拍摄儿子呀呀学语的样子;放假时,带着家人旅游观光,沿途的风景顺便一并带回家中;还有那些静谧的事物,黄昏时的乡村,都市中丛林般的建筑……

    当然,同学聚会、家庭聚餐、结婚庆典也都可以带上DV。若干年后,当我们白发苍苍、步履蹒跚时,就安详地坐在摇椅上,让DV帮我们打开封尘已久的记忆吧。

    不一样的思考

    有人说,这个世界变得不再单纯了。但是DV的出现,让这个世界的单纯存在于一个更加复杂的媒质中。

    记得看过这样一则片子。拍摄的是陕西地区,一个非常贫困的村子里人们的生活方式。其中,有这样一个人,他一条腿瘸,很丑,口齿表达模糊,30多岁,未婚。他靠捡破烂和周围的人救济为生,但他很善良,照顾村里年迈的老人。他也有自己的信仰,每周都会到村里一个固定的破烂不堪的地方祷告。这就是他的生活,贫苦的,日复一日的。但在片尾,他说了这样一句话:“这个世界对我不公平,可我依然热爱他。”据说,这个DV的拍摄者是个18岁的学生。

    这样的DV不同于生活琐事的记录,而是类同于影视文化——画面是感性的,而核心却是理性的。如果你想尝试进行这样的拍摄,那么你必须要有一种清晰的思路,一种正确的认识和一种看待、理解生活的客观观点。,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