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科学·新健康》 > 2012年第11期
编号:12309828
癌症真的能被“饿死”吗?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日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2年第11期
     曾写下8万字抗癌日记的上海复旦大学博士于娟,她与癌症抗争的精神感动过很多人。而前阵子于娟被曝曾接受过“神医”的饥饿疗法,而后病情恶化去世的消息也让人震惊。治疗癌症的方法中,真的有“饥饿疗法”这一说吗?如果真有,“饥饿疗法”真的能“饿死”癌症吗?本期,我们就请何裕民教授来为您进行解答。

    饥饿疗法不是“饿”着

    本刊记者:于娟博客中记录了“神医”的治病方法:“饥饿疗法”加中医治疗。“饥饿疗法”是放弃正常饮食与其他营养补给,只吃芋艿和葡萄。这种做法有医学上的依据吗?

    何裕民:癌症能否被饿死?这个问题很复杂。饿死癌症这个观点至少有三四十年了。“饿”有两个含义,第一是一种治疗手段,称为“饥饿疗法”,通过把癌细胞内丰富的血管堵死,使其缺乏足够的营养,从而抑制癌细胞扩散。据美国专家研究,在化疗期间隔一天一进食,半饥饿状态可提高化疗效果;饿的第二个含义则是节制饮食,优化膳食结构。
, 百拇医药
    若说“神医”宣扬的理论一点道理都没有也不尽然。但他们往往把有一定道理的东西无限扩大。“饥饿疗法”里的饥饿并不是断绝饮食,或极端地只吃一点,应是适当控制营养、调整营养,优化膳食结构,而于娟案中的“神医”走向了一个极端。

    总体来说,肿瘤不可能完全靠饥饿就消灭,它是一种习惯的调整,我们谈的饥饿疗法的两个含义里,都没有断绝饮食这样的极端含义,这种做法首先会击垮身体,在无法保证身体正常运转的前提下谈癌症被饿死并无意义。

    本刊记者:那真正的饥饿疗法到底是怎样“饿死”肿瘤的呢?

    何裕民:饥饿疗法的误会来源于翻译问题,继而导致望文生义的各种错误概念。国内外医学界现较多采用“抗肿瘤血管生成+抗肿瘤细胞增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饿死”肿瘤的目的。

    肿瘤的治疗我们为什么不太主张用活血化淤药?因肿瘤的生长需大量营养、大量血液。血液是由血管提供的,造血管需要血管内皮,很多活血化淤药会促使血管内皮增生,反而让肿瘤有了肆意增长的保障。所以国外的扼制肿瘤方法,实际上不是阻断营养摄入,而是阻断对肿瘤血管的大量供应,因为正常组织不需要大量的增生血管内皮。
, 百拇医药
    营养过剩易得癌

    本刊记者:错误理解“饿死癌症”的人会不会是想到癌症是吃出来的这个理论?

    何裕民:从营养角度分,癌症分成两大类,一大类就是富营养化导致的,这一大类占主导的癌症有:肠癌、乳腺癌、卵巢癌、胰腺癌等,肺癌和肝癌也有一点关系,近年来此类癌症发病率直线飙升;还有一部分是相对营养不良的癌症,即营养匮乏,如:食道癌、阴道癌,这些癌症过去占主导,但当今已不是主导。今天在城市里的大多数人患癌症,前期往往是胃口比较好,营养过剩。有的人说我吃的不多,但这类人消耗得也少。于娟的病有一个基础,正如她在自传《此生未完成》里讲到,自己是胡吃海喝,吃太多了,没节制。

    现在的大城市里,营养过剩、代谢失常是患癌症的主要因素。所以“吃出癌症来”这句话不假,35%—40%的癌症是吃出来的。世界卫生组织的总干事长,香港的陈冯富珍博士曾说,发展中国家、特别像中国目前的情况,优化膳食结构、改善饮食、管好嘴可控制40%的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
, 百拇医药
    维持基本生命是前提

    本刊记者:那就是说,实际上控制营养摄入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何裕民:理论上讲癌细胞摄取营养的能力比正常细胞要强,所以癌症病人拼命吃肯定是错的,癌细胞会长得更快。但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如于娟生前最后一段时间,仅以少量葡萄和芋艿为营养,本就瘦得皮包骨头,还大量限制饮食,这完全是搞垮身体加速其走向死亡。中医讲节制饮食、控制饮食、优化膳食结构,不是叫你绝食。以前有一本很神乎其神的书——《把吃出来的毛病吃回去》,真吃得回去吗?控制饮食、调整饮食是对的,但走向极端不可取。要强调一个“度”,你必须维持基本生命。让基本生命维持的前提下,对正常生理有最大好处、对肿瘤有最大限度控制的前提下才是好的,所以这个“度”不能抛弃。

    宝塔形营养结构不能照搬

    本刊记者:您前面多次提到要让膳食结构合理,那怎样才算是合理呢?
, http://www.100md.com
    何裕民:膳食结构不合理总体指富营养化,不仅仅癌症,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都和这个有关,所以我倡导一个观念:“少吃一口多活一点。”三四十年前我们吃的粗茶淡饭,三十年后一下子就大鱼大肉,肯定受不了,所以控制是对的,但不需要一点荤腥都不碰,因身体维持正常代谢还需要一些基本的营养素,包括脂肪与蛋白,只是需要控制,以低脂肪与适量的优质蛋白为佳。这正是我们提倡的科学膳食。

    本刊记者:合理膳食结构是不是可按照美国所热推的宝塔形的营养结构来调整?

    何裕民:宝塔形营养结构是美国所推崇的营养方法。我觉得也未必适合中国人。一来我们的体型本与美国不同,二来美国也不是一个健康的国家,肥胖人群占总数的百分之四五十,各种慢性病高发。所以不能照搬这个结构,将其打六到七折就是中国人的标准。

    虽每个人情况各不相同,但一般推荐以下膳食结构:一天一个蛋,以蛋白为主,半个蛋黄(或两天吃一个蛋黄),二两鱼和家禽,豆制品二到三两为准;碳水化合物吃七分饱,蔬菜500克,不强求到这个量,但多多益善。这样的饮食结构更适合黄种人。肿瘤患者不主张一点都不吃荤腥,全吃素,正常的细胞代谢也需脂肪、蛋白质、微量元素及必要的氨基酸支撑。
, 百拇医药
    这里提一点,我们所说的优质蛋白是指鱼的蛋白,尤以海鱼为佳。患者通常有个误区就是不吃海鱼,有人会认为海鱼是“发”的,这是误区。中医讲的“发”是过敏,因海鱼的蛋白与我们人类的蛋白比较,结构同源性可能差一些。如果吃海鱼没有过敏情况,那么即使得癌也不妨碍吃海鱼补充优质蛋白。

    肝癌不能吃大闸蟹

    本刊记者:那能不能请教授具体讲讲各类癌症应该如何饮食呢?

    何裕民:好的。乳腺癌和卵巢癌多多少少和雌激素有关,而雌激素的合成又和蛋白质有关,所以应适当控制蛋白。现在认为,很多过去推崇的补品,像阿胶、蜂胶,这些动物来源的补品对乳腺癌患者而言就要谨慎,因这类患者必须控制雌激素含量,包括卵巢癌也是如此;对肠癌患者来说,十有八九是原来应酬很多,卡路里多了,比较肥腻。所以对肠癌患者来说更强调多吃点富含纤维素的,帮助肠道排泄。

    肝癌和胰腺癌尤其要讲究饮食调理。著名艺人沈殿霞就是吃了几个大闸蟹去世的。我手头死于大闸蟹、甲鱼的病人很多,一下子吃进去太多这样的东西,消化有激素的要求,需要胰腺和肝大量分泌胰液、胰蛋白酶之类,就很可能引起急性梗阻,进而导致死亡。

    胰腺、胃、肝和胆,这类消化系统肿瘤的患者,都更应该吃得清淡一些,慢一点,易吸收一点,同时煮得烂一点也非常重要;肺癌方面,也要注意虾蟹的摄入。我以前有个宁波病人,他喜欢吃虾,本来身体恢复很好了,但他因放疗过,呼吸道本身有疤痕,吃了半斤虾当天晚上发作了。我还有个病人是肺癌,没手术,他每次吃一块海鱼都咳嗽。所以呼吸系统得癌的病人要注意对海货的控制,海货还是会引起异体蛋白过敏。大部分情况下我们都主张吃海鱼,可是一旦有咳嗽就一定要控制,不要贪嘴。

    本刊记者:据统计,40%以上的癌症病人死于营养不良,足见补充营养的重要。相信听了何教授的讲解,我们已经悟出了保证营养与控制肿瘤同样重要的道理,谢谢何教授,我们下期再见!, 百拇医药(于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