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科学·新健康》 > 2013年第12期
编号:13145367
用药类检测:量身定做来治病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2月1日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3年第12期
     别做盲目的“东亚药夫”

    我国每年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住院人数高达500-1000万人,每年死亡人数高达20万;100多万聋哑儿童中约50%是药物致聋,每年需花费1770亿美元……这是一组多么可怕的数字!作为中国研发个体化用药第一人的周宏灏表示,基因检测就等于给患者开出一份精确的诊断书。个体化用药就是根据患者个体对不同药物的代谢酶活性进行分析,能够立即为患者选择出安全有效的药物。那么,人和人之间的差异怎么就这么大呢?周宏灏说,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了,生理、病理、遗传和环境等因素都有影响,并且这些因素之间还会互相联系,盘根错节,共同决定了药物反应个体差异的复杂性。

    提到个体化用药,吴慧言也不无感触地说,以前我们曾被叫“东亚病夫”,现在国民体质明显好了,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健康,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过度关注健康也把一部分人带入歧途,只要身体稍有病痛就用药,看别人用什么好就跟着用什么,不惜财力物力。但实际上,不适合的药不亚于毒药,是药三分毒,这会加重肾脏负担,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肾衰竭。世界上像我们中国人这样如此盲目“追随”健康的不多,我们千万不能摘掉“东亚病夫”的帽子却给自己又扣上“东亚药夫”的帽子。
, 百拇医药
    以身试药 致毒又致命

    张家界德高望重的陈德祥老师因一场普通的感冒就此离去。其女儿陈晓红无法接受这个事实:父亲9时30分开始注射“欣弗”克林霉素磷酸脂葡萄糖注射液;9时40分身体出现四肢抖动、寒战、高烧、失语不良反应;10时40分送至张家界人民医院抢救,疑为克林霉素惹的祸;12:05分心脏停止跳动。这是陈德祥生命的最后155分钟。无独有偶,哈尔滨6岁女孩刘思辰因静点克林霉素也导致死亡。

    众多的患者为什么唯独这两个人导致死亡?患者家属很痛苦,痛失亲人;医生很无辜,按正常计量处方,却一辈子都要背上沉重的十字架。问题的根源在哪里?是基因突变与所用药物不匹配导致的结果。

    吴慧言介绍说,目前我们的临床治疗基本上是循证医学或叫试误医学,是医生根据患者症状“对症”开药、“按量”服用,如一个阶段治疗效果不理想,再换药,实际上相当于是用患者身体在试药效,如果药物无效,浪费药费是小,更重要的还会延误病情,甚至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致病、致死。其实,同一种药物、同一种剂量在不同人体中会产生不同的药物浓度和药物效应,通过基因检测,就可以量体裁衣给出患者适合的用药方案,经济有效。一位高端人士患有高血压,一直在用国外最好的药,可血压控制一直不理想。在做了基因检测后,医生建议他服用一种在药房就能买到的只有几块钱的降压药,结果服用效果非常好。这位高端人士高兴之余自嘲道“就是这药也不符合我身份啊。”其实,药根本没有贵贱之分,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 百拇医药
    【链接】

    药物可能导致的“致命”反应

    乳腺癌:靶向药物赫赛汀(价格:25800元)目前临床经常使用该药物,但是如果患者的HER2基因为阴性时,该药物是无效的。

    急性哮喘:治疗药物沙丁胺醇(albuterol),在临床上医生通常会给患儿使用这种药物,但是如果患儿β2肾上腺素受体基因发生突变,该药物将导致直接死亡。

    抑郁或者癫痫:治疗药物卡马西平,临床医生对该药物的使用具有普遍性,但是如果患者的基因HL-B*1502发生突变,将导致患者发生中毒性皮肤溶解症(约翰逊综合症),死亡率在30%-40%。

    基因检测助力靶向治疗

    病例一:
, 百拇医药
    潘老先生今年70岁了,发现患上胃癌时是2011年。当时切除了大部分的胃,并进行了化疗等治疗,病情稳定了下来。去年年底,潘老先生身体不适加重,肺穿刺活检显示,癌细胞转移到了肺上。医生为其确定了化疗加靶向药物的联合治疗方案,并先给潘老先生做了一项Her-2的基因检测,结果为三个“+”号,提示用药效果会很好。在进行相关检查之后,1月份潘老先生正式开始了化疗,并加用了靶向药物。第一周期化疗潘老先生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副反应,CT显示肺部肿块明显缩小了。两个疗程下来,潘老先生肺部肿块持续缩小,胃口也有了。

    病例二:

    吴女士今年46岁,查出癌症是在2009年,当时吴女士没有原因地出现了中上腹的隐隐作痛,并伴恶心呕吐,到医院检查发现是胃癌,病情严重,无法手术切除,进行了6个周期的化疗。2011年复查时发现胃癌转移到了双侧的卵巢,又进行了卵巢摘除手术,又在其他医院接受了化疗、自体免疫细胞治疗等治疗。三个月前,吴女士的病情越加严重,吃不进饭,连喝口水都会吐出来,体重降到68斤。吴女士的Her-2的基因检测是阴性的,说明对首选的靶向药物不敏感。结合吴女士的情况,医生为吴女士制定了新的化疗方案,并加用一种抗血管生成的药物。现在吴女士的病情已经稳定,能吃流食,体重稳定下来。
, 百拇医药
    吴慧言介绍说,个体用药在抗癌药物的研发与临床使用上大显身手。癌症其实是种基因病,所以癌症与基因变异密不可分。基因突变是遗传病和肿瘤发生的根本原因,某些特定突变的携带者会对某一类抗癌药特别敏感,或者特别耐受。我们可以通过基因的检测,选择合适的抗癌药,让癌症患者尽可能多地获得收益,尽可能少地减少毒副作用。某医院有两位得了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一位患者做了个体化用药检测,适用吉非替尼的药,有效率达到70%,用药之后效果非常好,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他的病友看见他治疗效果这么好,就想省点钱,从其他渠道买到吉非替尼,以同样剂量服用,结果四个月后死亡。原因很简单,死亡病友的基因型用吉非替尼无效。一片药500元,四个月六万,不只是钱白花了,主要耽搁了有效治疗期,生命无法挽回。

    吴慧言最后表示,我们对生命的尊重就是对自己的尊重,就是对家人的负责、就是对孩子的负责。而基因检测就像是给自己用药买一份安全护照,同时也给肝脏、肾脏买了一份保险。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基因检测并非万能,科学在不断进步,基因也非终生不变,不是说检测出没有疾病基因就可以“为所欲为”,很多疾病的产生是自身、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