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科学·新健康》 > 2019年第9期
编号:13409762
百般疼爱的孩子为何还缺爱
http://www.100md.com 2019年9月1日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9年第9期
     女儿今年5岁了,本来很乖的孩子不知为何变得很暴力,我批评她几次,可幼儿园老师反映孩子并没有什么改变,还提醒我们注意,说孩子是“缺爱”了。我不明白,我们是个健全家庭,家人百般疼爱的孩子怎么还缺爱呢?沈阳:于莹莹

    说到缺爱,多数人可能都会与孤儿、单亲、虐待等联系起来。但在实践中,更多的缺爱者家庭结构完整,父母在生活中也很关注孩子,可他们为什么还是缺爱呢?

    缺乏共情的关爱是无效的

    缺爱如今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这里所说的爱,是指共情的爱。不共情的爱,难以让小孩得到满足。如果父母不做主动的共情者,孩子就会出问题。

    有些父母为孩子付出了很多,操心了很多,生怕孩子受到委屈遇到风险,但是孩子的内心却仍然觉得自己很缺爱。这是因为:缺乏共情的关爱,往往是无效的,所以出现了“溺爱”与“缺爱”同时出现的情况。这类缺爱者内心缺爱,但同时又难以接受自己缺爱的事实。

    很多父母自身早年缺爱,正面的情感感受性很弱,自身缺乏共情能力。父母对孩子缺乏共情的互动,孩子与他人交往中也会丧失共情的能力。过度单一方向的关注孩子,也会养成孩子“目中无人”、“自我中心”,同时又渴望关爱、渴望情感互动的特征。

    缺爱的创伤或伴随一生

    过去一个真实的案例,孤兒院里的一个婴儿,只是给其喂奶喂水,而从来不抱孩子,这个生命很快就夭折了,心理专家把这归为最大程度的缺爱。缺爱的人内心长期处在痛苦之中,在未发掘问题根源的时候,会认为是自己的角色做的不够好导致的。事实上,缺爱者对自身角色的不满,是对内心缺爱导致痛苦的心理本质的防御。很多非常成功、出色的缺爱者,仍然无法摆脱内心的痛苦。

    对缺爱者而言,找到一个代替父母的人来无条件爱自己,是一种长期存在的执念。但是缺爱者的爱情本质不是爱情,所以往往以悲剧告终。缺爱者由于非常缺乏安全感,为了保护自己,思想上会显得非常成熟老道。但是一旦进入亲密关系中后期,就会变得像个非常折腾的小孩子,因为缺爱者心理成熟水平还是个孩子,而且是个情感上非常不满足的孩子。

    再忙也要及时给小孩“补补爱”

    短期“缺爱”的状态对孩子不会带来太大的心理影响,但一旦家长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感受,甚至干脆把孩子丢给老人,就会引起孩子越来越不安,因此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变化。

    1.孩子变得越来越黏人 总是找各种各样的借口,试图分散你做其他事情的注意力。

    2.故意扔东西 故意乱扔东西在地上,把家里的地上搞得到处是纸屑、玩具等。

    3.耍小心思、大喊大叫 不直接和你发生冲突,但会弄出一些让你觉得十分麻烦的事情,并发出怪声。

    4.有暴力倾向 比如,你说什么她都不听,喜欢唱反调,乱砸桌子,暴力拆解玩具,或者用凳子砸地面的瓷砖。

    “缺爱”的表现因人而异,但万变不离其宗,就是希望家长再忙也及时给小孩“补补爱”,爸爸妈妈要时刻谨记,陪伴是给孩子的最好生长剂!, 百拇医药(李蕙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