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科学·新健康》 > 2019年第12期
编号:13436892
冬季谨防“洗澡间事件”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2月1日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9年第12期
     “饿”和“饱”都不宜洗澡

    空腹时不要洗澡 洗澡过程中,身体会消耗很多热量,老年人能量储存较年轻人少,洗澡时容易因血糖过低而发生低血糖性休克。所以,无论多急,老人都切记不要空腹洗澡,更不能在发烧或体温较高时洗澡,以免发生意外。

    饭后不要立即洗澡 饭后,人体要从全身调集一部分血液到胃肠帮助消化,心脏等器官供血不足,此时洗澡容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饭后立即洗澡,还会因体温升高,热量刺激使皮肤血管扩张,胃肠道中的血液相对减少,从而妨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引起肠胃道疾病。

    做好洗澡前准备工作

    浴室和换衣服的地方温度不能太低。如果环境温度的落差较大,血压会骤然升降,增大高血压病患者发生意外的几率。所以,入浴前后,应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如提前几分钟打开浴霸,或打开热水,待浴室温暖后再进行沐浴。

    洗澡时主要注意事项

    水温不宜过热 冬天,许多人喜欢用很烫的水洗澡。当人一下子进入热水中,会反射性引起心跳骤然加快,血压在短时间内升高,但随后由于全身皮肤和皮下血管扩张,血压又会逐渐下降甚至降到低于洗澡前的水平,并且大量的血液滞留在外周血管,使得大脑和心脏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减少。这种血液分布的改变,可能引起血压大幅度升降,对高血压患者或其他心脑血管病患者来说,都是极其危险的。同时,如果水温在45℃以上,因为超过了人体的温度,使人体热量不易散发,也容易发生虚脱。一般来说,洗澡水温略高于人体体温较好,一般以37℃~41℃为宜。

    时间不宜过长 洗澡时间过长或在水中久泡,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头部血液供应相对减少,易导致大脑暂时性缺血,严重时可晕倒。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老年人,在热水中久泡,易引起心脏缺血、缺氧,致使冠状动脉痉挛、血栓形成,诱发缺血性中风,严重者还有可能因心律失常而猝死。所以,中老年人泡澡时间最好控制在半小时以内,淋浴10~15分钟即可,洗澡后还应注意休息半小时后再进行其他活动。

    【温馨提示】:

    洗澡前后各喝一杯水

    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的老人冬天洗澡时,不要锁死浴室的门,洗澡时最好家里有人,一旦出现问题能及时寻求帮助。可以在洗澡前喝1杯热水,补充全身血液容量,洗完再喝1杯温水、温豆浆等热饮,及时补充流失水分;走出浴室前一定要穿好衣服、鞋帽,以防感冒。患高血壓的老人冬天洗澡一定要注意防滑,以防摔倒引起外伤。此外,有严重高血压病的老人浴前可以预防性服药,以防洗澡中出现意外。, 百拇医药(仲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