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科学·新健康》 > 2020年第2期
编号:13428713
少年也识“愁”
http://www.100md.com 2020年2月1日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20年第2期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曾几何时,孩子就是“无忧无虑”的代名词,谁承想他们如今却成为抑郁症的“重灾区”。近年来,青少年抑郁导致悲剧的新闻时有报道,我们在惋惜悲痛之余更需反思,花样年华的孩子们,为何会成为抑郁症的牺牲品?

    “我不是不开心,我是病了”

    一位高中曾得过抑郁症,如今已成家立业的人,再次回忆起那段岁月,仍心有余悸。“高中时,因为学业压力,加上对高中环境的不适应,生性内向的我,在学校里几乎没有朋友,学业压力的步步紧逼,枯燥高压的生活,使抑郁症像魔鬼一样的缠上了我。持续的情绪低落,整宿的失眠,几乎快要摧毁了我,没有一个人能体会那种折磨,也没有一个人能给予自己帮助,更令我伤心的是,在父母眼里,我的不爱说话,爱发脾气,整天愁眉苦脸,被他们当做了不开心,从来没有加以关心。”

    其实,抑郁症并没有那么可怕,可怕的是得不到重视。很多老师和家长都觉得,学生有什么可抑郁的,吃喝不愁,好好把学上好就够了,在孩子表现出一些反常行为后,通常也只会觉得孩子可能只是心情不太好,甚至觉得孩子太矫情,被惯坏了,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些反常背后隐藏着抑郁症这个“恶魔”。

    但实际上,处于发育期的学生,尤其是步入青春期的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过渡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72 字符